-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爱君书飞白美
而今,薛晓源的著作《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正式出版了。因为他有丰富的图书出版经验,所以该书印得图文并茂,豪华典雅,无论内容结构,还是装帧形式,都相当精彩,令人叹羡。
此书在选题上极有创新价值,美学水平极高,但在此还是愿意就我最感兴趣的第五章―《飞白―中国书法艺术对“动”的理解和阐释》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价值和创新观点,向读者们做作一简单绍介和肤浅述评。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尝一脔而知全鼎”者也。
“飞白”究竟是一种怎样独特的书体呢?这种独特的书体,与当时古代的其他书体之间有何异同关系?过去很少有人细究。薛晓源在该文中,依据汉魏时期人们对飞白书的原始记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1.从历史的沿革来看,飞白书来源秦代时候风行的八分体;2.飞白书是八分体的发展和变异,飞白体比八分体更为轻快、轻简,更为实用和方便。”(第132页)“1.蔡邕所书的八分书体,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书体,是后世所谓飞白书;2.这种书体取自于隶书和李斯小篆,小篆和隶书的有机结合。”(第133页)在后面的章节中,又引述范曾的论断,“飞白书是隶书和小篆的有机结合,隶书的散和小篆的圆韵形成飞动的飞,他与特殊的书写工具(最软的笔和最硬的笔)、书写方式相结合,就会容易写成飞白书。”(第141页)两相参照,互为发明。对飞白书这种书体的渊源,作如此简明扼要而又准确具体的表述,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具有书法史论意义的一个贡献。
在此基础上,薛晓源对“飞白书”的书体特点和美学意蕴进行了描述和阐释。“一、飞白书可作奔赴疾趋之用。飞白书的书写相对于李斯小篆有简捷快速的优越性。”“二、现场的表演性极强,这也是为什么帝王将相喜欢飞白书的原因。”“三、妙手偶得,快意驰才,也是帝王将相风流人物喜欢飞白书的原因之一。”这是讲飞白书的书体特点,也道出了飞白书在古代何以会如此盛行的原因,同时在书中还举了许多相关的例证材料,由这些飞白书的书写特点而阐释了这种书体的艺术价值所在和美学意蕴奥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薛晓源在讨论飞白书的现场表演性强特点时,举了唐太宗在大臣面前,泼墨弄毫,表演飞白,赏赐臣下的例子,对其中微妙的心理态势分析时,又引用了西方哲人黑格尔《美学》中所举的一个小孩投石水中例子与此进行对比。“小孩投石水中,激起浪花和层层涟漪,小孩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作品中实现了自我。换个场景,我们可以说帝王的心态和这个孩子非常相似,但这个孩子只是自我惊奇和自我欣赏,而帝王则在无穷的赞美和欢呼声中,志得意满,快然掷笔。”(第135页)用西哲美学理念说明古代东方艺术中的美学现象,不仅有趣,而且让人有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增强了说理的科学性。这是只有像薛晓源这样学通中西的人才能做到的。
该书本章的《飞白书的境界―畅游在‘飞’与‘白’之间》一节,是对飞白书体的美学意境做进一步的分析,因此内容非常重要。在此中,薛晓源对飞白书之“飞”与“白”的概念做了解析研究,具体而微,以小见大。而这种将一个概念剖析而论,并非玩弄名词,正是建立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比如梁武帝曾对书家萧子云道:“顷见王献之之书,白而不飞;卿书飞而不白,可斟酌为之,令得其衷。”等等。
至于何者为“飞”,何者为“白”,前贤时俊也颇多探究,而薛晓源博览古今,独具只眼,既有遵从前人之处,比如他赞同飞白书中的“飞”是一种动势之美,从典型隶书的“蚕头燕尾”为例,说明产生于八分的飞白书更凸显了该书体笔画的“飞举”之势。引用古代书论中,尤其是宋人晏殊《飞白赋》和苏东坡《文与可飞白赞》中的句子,说明了“飞”的千姿百态,“笔划都是凌然飘动,倏忽之间率尔而成,以飞翔之姿飞越之意得其飞白之迹。”(第139页)而对“白”的概念,他不满足于学者们“光之美”的表述,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断,难能可贵。“把‘白’只是理解为光,我觉得没有把握住飞白书的真正精神。我们应该从书法的‘运动的节奏’来理解飞白中的‘白’。‘白’是墨运动的轨迹和韵律,‘白’是笔墨飞动的秘密所在,因为‘白’呈现了笔墨飞动的速度和方向,是笔墨飞动的‘有意味的形式’,飞白书的飞体现书写者对万物动态的形象把握,而‘白’则是其中蕴含的‘意味’,‘白’是飞动的灵魂,它生动地呈现了飞动的风姿绰约,它真实地敞现了笔墨飞动的运行轨迹。‘白’是书者可欲而不可求,它是书者瞬间的激情,是稍纵即逝的灵感,它是笔墨飞动的气韵和神韵。”(第140页)析而论之之后,又将两者合而言之,道出了“飞白书”的最高境界所在:“飞白书的真正的境界应该是‘飞’和‘白’的有效和谐,也就是说达到一种相当于音乐之‘音声相和’的境界,达到庄子在《庖丁解牛》中所说的‘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的一种自由境地。”(第140页)薛晓源对与“飞白书”的美学意蕴之解读,我个人认为是原创性的,也应该是终极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