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武帝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 甘 霖 (庆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选官用人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兴办太学和地方官学;首创察举制度;知人善任。研究汉武帝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考察他的用人方略,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尊儒兴学;察举制度;知人善任 A Brief Survey About the Employment of the Talented People and Appointment of Officers of the Emperor Wudi of the Han Dynasty Gan Lin 【Abstract】Emperor Wudi of the Han dynasty has great wisdom and bold vision. He improved and consolidated the centralized collectivism of dictatorial feudalism; and he first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investig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for appointment of officers; He assigned the talents jobs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abilities. The study of how he appointed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right job has great realistic meanings. 【Key words】Reverence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Tai Academy; Investig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for appointment of officers; Assign the talents jobs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abilities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第五代皇帝,即位时只有16岁,他聪慧过人,熟通儒 学经典和诗文歌赋,精习骑射。汉武帝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伟大时代之一,帝国东临大海、北越贝加尔湖与安加拉河,南迄南海及越南南部。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直受到后人景仰。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影响深远。 汉武帝一生对人才有着特殊的偏爱和执著的追求,他能够拓宽途径育才、不拘一格选才、恩威并用任才,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培养、选拔、任用人才的制度,他卓越的用人政策是能够出现人才盛世的制度保证。 1.尊儒兴学,培养人才 秦汉以前,人才的培养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族和私人办学。官府办学始于西周,但初具规模的官学当属汉武帝时期的太学。汉武帝即位后,就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作为他“文治”事业的重要内容。董仲舒上书兴办太学:“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帝对当时朝廷各种思想流派进行了逐一分析,认为只有注重现实、以修身齐家兼济天下为宗旨而又富中庸温和特色的儒家学说,能作为思想统治的准则和基础。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成为了汉武帝政策转变的理论依据,于是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京城兴建宣扬儒家经学的太学(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以儒家经典五经为教授内容,《汉书bull;艺文志》载:“《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在太学学习后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儒家忠孝仁义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也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丰富的治国安邦之智。太学的教育,使汉代的人才和选士标准得到逐步规范。可见,太学的主要职责是推行儒学,培养选拔官吏的重要对象,为后世储备大量的治国人才。 自从汉武帝确立经学的独尊地位后,经学便对人才、官吏的选拔产生了巨大影响。博士官既是政府官员,又是太学教师,他们是国家政治指导思想的解释者,在国家的政治决策上常常起着重要作用。汉武帝还逐一培养后备官员,重点是培养掌管文化教育方面的后备人才。“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不仅大大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央集权政府加强思想统治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统治工具。 太学的设置首开了我国历史上“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它将儒学制度化,把人才的教育、考察、任用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进入全面专制后文官制度的基础。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太学的创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