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病的从肝论治.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疑难杂病的从肝论治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疑难杂病的从肝论治 刘振华 (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卫生院 甘肃白银 730726)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36-01 疑难杂病是指一类病因未明,病机复杂,症状纷繁,治疗较棘手的一大类难辨难治性疾病。涉及的病因有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痰饮瘀血等,病机方面可表现出千奇百怪的病症和病理,如气滞血瘀、痰凝、水饮、食积、肝郁、风动、湿毒、络阻以及虚实夹杂,寒热转化,损阴动血等。牵涉的部位十分广泛,大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小到轻巧络脉无一不及,加之脏腑相传,甚至内脏已病,而外象尚未显露;或大实有赢状,至虚有盛候等虚虚实实之假象,造成了疑难杂病病机的复杂性,多变性。 疑难杂病因其病的特殊性、复杂性,治法上非一般辨证论治所能奏效,究其因,多由辩证偏误所致。对于疑难杂病,我们须洞察细微,在临床辩治无效时,希能从治策之门另辟蹊径,启迪思维,或许疑点引刃而解。历代名医对疑难杂病从不同角度探讨其治法,古有“百病生痰,痰生百病”“怪病多痰”,“诸般怪症皆属于痰之说”,提倡治怪病从治痰着手,不失为对治疗学的一大贡献。著名医家朱曾柏对治痰理论应用于疑难杂病的治疗,每获良效。有的医家主张从医论治,如清代医家王清任便是,的确,“久病必瘀”,笔者对疑难杂病从瘀而治,其效如桴鼓。另有“疑难杂病从肝经论治”之说,故有医家对于疑难杂病的治疗主张从肝经入手,笔者将此理论应用于实践,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籍对肝的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论述颇多,且对肝的失调在疾病发病中的地位相当重视。如“善治肝者,乃治百病”,所以治肝是治病的关键所在。“诸病离不开郁,诸郁离不开肝”,“气血冲和,万变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说明肝气郁结乃是诸多疾病的主要病机。 由于“肝木犹龙,变化莫测”,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郁日久,气滞导致痰凝,血瘀,而疾瘀多怪病,所以肝郁致病,病情复杂。且肝经与其他经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毛窍、筋骨爪甲等均有关系。肝脏有病,极易传变,而表现出错综复杂的症状。此即为肝的失调易致疑难病的原因之所在。 叶天士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说明肝郁日久易致顽疾。对于其治疗又有“肝气郁结乃病理之一,善调肝以治其病,有事半功倍之效,肝病之多皆因气不周流,治疗以顺气为先……”,说明治肝应以调气为主。另外,肝风亦是肝之失调的病理之一,也易致疑难病症。肝风内动,形成肝风,“风为百病之长,风善行而数变”等说明肝风亦是多种疾病的病因,且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肝风致病多表现为筋、目和精神异常,多属难治病,笔者认为许多顽疾沉疴都与肝风有关。虽然大多数并不表现出肝风的症状,但在治疗上我们仍可酌加平肝熄风之品。大多为虫类药物,具有搜风刮骨之效,张锡纯认为:“此类药物通达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甚于它药”。对于顽痰怪病,疗效显著。 历代医家对肝经与疑难症的关系论述虽多,医者皆知,但后世医家姜此理论真正应用于临床的并不多见。当我们在临床上对某一疑难杂症治疗无效时,不妨从治肝着手。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于疑难杂病在常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疏肝解郁,平肝熄风二大法则治疗,疗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1.王某,女,32岁,1996年5月初诊,每逢月经期前1——3天至经后2天左右,前额及眉棱骨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半年,疼痛程度较剧烈。常伴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色红。曾在多家医院诊为“月经期紧张综合症”,神经性头痛等病,经中西医调治,效果不佳。笔者便用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白术、薄荷、牡丹皮、白芷各10g,白芍、茯苓各15g,当归12g,甘草3g,每日一剂,共七剂,症状全无。后嘱每逢经期来潮前4天煎服本方,连服半年,后随访,至今未发作。 2.李某,女,50岁,右下肢小腿部自感灼热10年余,且伴有心悸、失眠、焦虑、纳差、身体消瘦等,但无盗汗,潮热,局部亦无红肿等,查其舌脉,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笔者便用“清骨散”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红花等治疗,效果欠佳,于是思量再三,考虑疑难怪病从肝经论治,且病人有肝郁之象,遂在前方中酌加柴胡、香附、川楝子等疏肝理气之品,七剂之后10年顽疾迎刃而解。 3.刘某,男,48岁,因乏力,心悸来我院治疗,观其舌苔,薄白,舌质黯,倦怠无力,脉结,给予补气、宁心通??。处方:红参8g,炙甘草8g,麻子仁12g,桂枝8g,干姜4g,阿胶10g(烊化),麦冬10g,生地1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