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的临床意义 邱合祥.docVIP

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的临床意义 邱合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的临床意义 邱合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的临床意义 邱合祥 邱合祥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摘要:目的 对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和脑电图(EEG)检测比较分析,为眩晕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30例眩晕患者分别进行TCD和EEG检测。结果 130例眩晕患者TCD检测有99例异常(76%),表现为血流增快或减慢,减慢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电图检测有51例异常(39%),表现为不规则theta;和delta;慢活动增多。结论 TCD检测和EEG检测为临床对眩晕患者的诊断及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眩晕;经颅多普勒;脑电图   眩晕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一种运动幻觉症状,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Smith(1993)报道占门诊常见症状的第3位,Brown(1993)报道占第2位,但以往缺乏客观诊断指标[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作为神经内科系统疾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眩晕患者采用TCD和EEG检查,旨在了解TCD和EEG检测对诊断眩晕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0年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获得眩晕患者130例(排除头部外伤、耳源性、感染、中毒和颅内占位性病变),其中男51例,女79例;年龄分布在11~62岁,平均年龄39.2plusmn;10.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①发作前有焦虑、恐惧和疼痛等因素刺激,发作时多为站立位;②前期症状多有全身不适、心悸、胸闷、恶心、视力模糊、耳鸣、面色苍白、出汗和乏力等;③眩晕时间约数秒至数十分钟之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跌倒,但不伴咬舌和尿失禁;恢复期,苏醒后仍感全身不适和极度疲劳。130例中,眩晕原因明确的101例,其中单纯性眩晕57例,体位性眩晕13例,低血糖性眩晕8例,其他原因眩晕23例。每位患者均进行TCD检查和EEG检查。   1.2 检测方法   1.2.1 TCD检测 采用深圳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CBS-ⅡX2PA经颅多普勒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2MHz。分别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颞窗不好时进行眼窗检测,以获取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测量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计算出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以Vm、PI、频谱为主要参考目标。   1.2.2 EEG检测 使用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QDBS1018Y定量数子脑电图仪检测,按国际l0—20系统安装电极,单极导联描记,常规作睁闭及过度换气试验。 描记时间不小于20分钟。   1.3 异常诊断标准   TCD:以本院经颅多普勒室建立的健康组正常值为标准。①超出正常均值plusmn;2个标准差;②PI值gt;正常均值plusmn;2个标准差;③频谱图异常;④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gt;20mm/s。   EEG:参照谭郁玲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2]。   2 结果   TCD检测:TCD总的异常率为79%,其中93例表现为部分颅底动脉血管(单支、几支或普遍)血流速度增快,25例表现为部分颅底动脉血管(单支、几支或普遍)血流速度减慢,12例表现为双侧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   EEG检测:脑电图总的异常率为39%(51/130),其中轻度异常88例,表现为:高波幅波(120—180uV),在各导联以泛化形式出现;额、中央、颞区较多散在非特异性、30~55uV、5~7 c/s的theta;活动,发作性成群或短程出现;中度异常42例,theta;、delta;波在前头部及枕部明显增多,阵发短至中程出现。过度换气后背景波的改变包括:a频率变慢,波幅稍有降低,theta;、delta;活动明显增多,频率变慢,波幅增高。   3 讨论   3.1 当前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见,对中老年人主诉眩晕者,特别是发作性眩晕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信号或首发症状[3]。而眩晕发作为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还可导致前列腺素、血管紧张素代谢紊乱,脑干前庭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从而产生眩晕,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变为基础导致小脑前动脉、小脑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动脉的血流下降缺血、缺氧而引起。以前神经内科主要采用头部CT、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等对眩晕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但阳性率较低,TCD和EEG作为神经内科系统疾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它们均具有无创、价廉、重复性强,可动态观察、指标客观等特点,尤其对血管的功能状态的评价明显高于其他辅助检查[4]。   3.2 TCD是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的首选检测手段。本组中130例眩晕患者有99例异常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