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76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害虫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陈文乐1严子华2 (1.三明市植保植检站,福建三明365000;2.三明市清流县植保植检站,福建清流365300) 摘要:化学防治由于其高效、快速、经济、简便等特点而广泛使用,对农业丰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十分严重,自从1908年首次发现美国的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 抗药性以来(Melander,1914),害虫抗药性已有百年的历史。本文阐述了害虫抗药性的定义及害虫抗药机 理,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几种简单、易操作的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关键词:害虫;抗药性;治理 自从1908年首次发现美国的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药性以来(Melander,1914),害 虫抗药性已有百年的历史。到1948年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达14种,到1969年增至224 种,1976年增至364种,1984年增至447种。至今至少有600多种昆虫及螨类已产生了抗药 性,这些害虫中以双翅目与鳞翅目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量最多(张友军等,1998)。我国 有45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其中农业害虫36种,卫生害虫9种(唐振华,2000)。抗性突出 的害虫有棉蚜、棉铃虫、二化螟、小菜蛾、家蝇、淡色库蚊、德国小蠊等,它们对多种药剂 均产生了抗药性,并且抗性水平较高。抗性最为严重的是北方棉区的棉蚜和南方蔬菜地的小 菜蛾,它们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达到万倍以上(姚洪渭等,2002)。害虫抗药性的危害多种 多样,如导致农药防效降低,造成作物减产;增加用药量,加大成本;增加了对环境的污 染,对鱼虾以及蜜蜂等有益生物的为害,打破自然界生态平衡;人畜中毒;减少某类农药市 场的寿命等,这成为当前植保中一个重要问题。 1害虫抗药性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年对昆虫抗药性作了如下定义: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 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农化新世纪,2005.2)。昆虫 抗药性与昆虫的耐药性和选择性不同,昆虫的耐药性是指一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 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条件变化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异。选择性是指不同昆虫对药剂的敏感差 异。昆虫抗药性是指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种药剂而引起昆虫对药剂抵抗力提高。昆虫抗药 性还有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和多抗性3个概念,如抗溴氰菊酯的棉蚜,由于抗击倒机理, 因此对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几乎所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产生交互抗性;对Ⅳ一甲 基氨基甲酸酯产生抗性的黑尾叶蝉,对N一丙基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变得更敏感,即产生了负 交互抗性;小菜蛾、马铃薯甲虫等对多类药剂品种都产生抗性,即产生了多抗性。 抗药性程度,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I_1350)的倍数来确定,对 农业害虫来说,如果抗性倍数在5倍以上,或抗性个体的百分率在20%以上,就认为该害 虫已产生了抗药性。昆虫或螨类对药剂的抗性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敏感阶段 *作者简介:陈文乐,男,1980年,助理农艺师,2003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主要从事农作物有害 生物的监测预报、作物病虫防治技术指导、新农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害虫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777 (抗性比3);②敏感性下降(抗性比为3—5);③低水平抗性(抗性比为5—10);④中等 水平抗性(抗性比为10。40);⑤高水平抗性(抗性比为40—160)和极高水平抗性(抗性 比160)。 2害虫的抗药杌理 昆虫生理、生化机理的改变,是昆虫抗药性产生的直接原因,而抗性基因抑制着此机理 的改变,是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昆虫的抗药性往往是几种抗性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其 抗性倍数可高达几千倍,其抗性机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2.1代谢抗性 昆虫体内形成了具有代谢分解外来有毒物质的多种酶,如多功能氧化酶、酯酶、谷胱甘 肽转移酶、脱氯化氢酶等。它们把农药分解为毒性低的水溶性强的代谢物,并排出体外(赵 善欢,1993)。如烟蚜对农药的抗性是其酯酶活性增强(张效文等,1998),叶螨类抗药性机 制主要与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活性提高有关(胡冠芳,1998),黏虫抗药性的发展与多功能 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关(杨春龙等,1995),斜纹夜蛾的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有关 (吴世昌等,1995),澳大利亚棉铃虫存在代谢抗性(贺秉军等,2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