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上第8课老山界教案(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课 老山界 (一) 教学目标 1. 积累掌握常用词语,如“歇歇脚、惊惶、攀谈、苛捐杂税、军阀、缴、欺侮、篱笆、拆下来、陡、峭壁、骨碌、裹、酣然入梦、蜷、闪烁、矗立、捉摸、咀嚼、呜咽、澎湃、督促、搀扶、灌输、宿营”等。 2. 学习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的方法,掌握按时间地点转换来记叙的方式。 3. 学习重点语段的描写方式,对比分析较好的语句。熟读重点段,最好能达到背诵。 4. 学习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及战胜困难的勇气,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经历的艰难困苦,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比喻等修辞描写的方法,体会重点语段的生动性。 2.体会作者随着地点的转换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于今天的意义,体会和学习长征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吗?这是一个只有中国人才能独创出来的词汇。有一支队伍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实现了战略的大转移,不断扩充了自己的力量,最后走向抗日的战场,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他们完成的“长征”的壮举令世界震惊,你想了解他们是怎样一些人,他们经历了怎样艰难困苦的拼搏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陆定一同志的《老山界》,通过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大山的经历,来感受红军的长征精神。 二、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解决以下问题: 1.积累基础字词(达到会读会写)。 歇歇脚、惊惶、攀谈、苛捐杂税、军阀、缴、欺侮、篱笆、拆下来、陡、峭壁、 骨碌、裹、酣然入梦、蜷、闪烁、矗立、捉摸、咀嚼、呜咽、澎湃、督促、搀扶 、灌输、宿营。 2.能流畅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有些地方可以用几人合作的方式读完。 三、师生共同谈长征及作者 根据大家查找的资料,认识“长征”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资料: 1.关于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辗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2.关于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参加过八七会议;参加过长征,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 陆定一长期在思想宣传战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为党的理论建设和思想宣传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整体感知课文 在了解了长征和作者之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初读之后对文章的整体感受。 归纳:这篇课文通过对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走的大山——老山界的经历,突出描写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行文当中不乏生动的描写,是一篇颇有趣味的革命回忆录。 五、布置作业 挑选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熟读,体会其描写的生动之处,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上堂课我们朗读了全文后,大家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受。我想先让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篇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二、集思广益 同学们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想法: 1.长征并不怎么艰苦,看战士们很快乐。 2.这篇革命回忆录不枯燥,有些地方的描写很生动。譬如写火光、写夜晚的星空等。 3.写翻山的经历,为什么要写和瑶民母女的攀谈? 4.为什么详写上山,略写下山? 5.为什么要写运输队、医务队和敌人的飞机? 教师将以上问题分类,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三、赏析文章 首先从学生提的问题入手,进行篇章分析。 1.长征是不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肯定地说:是的! 因为就在这次翻越老山界之前,红军打了一场极其残酷的战役——湘江之战。教师补充湘江之战的材料: 宽阔的江面上,浓烈的硝烟中,红军踩着早已磨穿的草鞋,行走在浮桥上,头顶上,几十架飞机轰炸着、扫射着,行进的队伍中不断有人倒下,落入江水,和着那些死亡的骡马、散乱的文件、零落的钞票、圆圆的斗笠……漂着,鲜血把碧绿的江水染红了。 那天,湘江是一座血肉铸成的丰碑。 一次又一次惨烈的激战,一批又一批壮烈的牺牲,那些有名的无名的英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为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通途。 那一天,是1934年12月1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最后一天。 如果说,长征是震惊寰宇的壮举,那么,湘江之战,则是这一壮举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幕。福建健儿为此役做出了巨大牺牲。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