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服装材料品类技术综述
第3 期第 46 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 11 年9 月
doi :10.3969/j .issn. 1674-2346.20 11.03.0 12
中国近代服装材料、品类、技术综述
王传铭
摘 要: 对中国近代服饰材料基本生产及技术状况进行了分析,对这一时期服饰材料的品类及其特色和用途做了探
讨,从而阐明了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对中国现代服饰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演变是中国服饰文化走向
现代化的转折点和关键。
关键词: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服饰现代化;服装材料;品类;技术
中图分类号:TS94 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 (2011) 03-0046-08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民主共和制度的过程,也反映着从封建的服饰文化转变到民
主的服饰文化的过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与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古代服饰文化制度也被彻底颠覆了,近代服饰
文化应运而生。西式服装、中山装、改良的旗袍,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穿着的个性化和自由化理念。中
国服装由等级制度的束缚到追求个性解放,这是我国近代服饰文化的一个飞跃。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既有赖于服装工艺技术的提高。缝纫机的出现是我国近代服装转折的重
要因素,我国20 世纪前50 年服装生产工艺和技术,随着缝纫机械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提高,不断得以
开拓创新。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发展也有赖于服饰文化的多元交流。服饰传媒的多样性,尤其是中西
服饰文化的交流,使人们将 “时髦与流行”的意识主动地转化为服饰行为,由此,繁荣了服装市场,服
装材料不断增多,服饰品种不断更新,这样,既促进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迅
猛发展。
1 中国近代服饰材料基本生产及技术状况的分析
在中国近代服饰发展史中,服饰材料的开发和继承有着划时代的变革,而纺织物品的开发始终占有
主要地位。本文以开发纺织物品为主线,分析研究近代服饰文化中服饰材料的演变情况。
中国近代纺织业生产从手工纺织过渡到手工机器纺织,又逐步发展为动力机器纺织,逐步走向大工
业生产。中国近代纺织业生产发展过程也是近代服饰材料发展的轨迹,根据中国近代纺织史发展脉络,
服饰用纺织材料开发的演变相应地可分为3 个时期。
1.1 第一时期:1840—1870 年手工机器纺织生产时期
19 世纪初,中国手工纺织土布曾以结实耐用和东方特色而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鸦片战争后,虽
然西方机制纺织品 (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到中国市场,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大宗手工纺织物品出自农村
副业,而这些农村副业遍及辽阔的地域,农民织的土布自给自足,因此,洋布在价格上没有形成明显的
————————————
收稿日期:20 11 -05 -11
作者简介:王传铭,男,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 (上海200051)
2011 年9 月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3 期第 47 页
优势,也不可能替代土布的销路。所以,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机器工业虽然作为一种先进的
生产力,但替换传统手工业的速度却是迟缓的。这对服装材料开发有着较大的影响。
19 世纪70 年代前,外国资本还未伸展到我国纺织业,清朝的洋务运动也未触及纺织业,民族资本
的机器纺织工业尚未形成,因此当时中国的纺织业还处于手工纺织转向手工机器纺织的生产状态。当时
的中国纺织品:土纱、土丝的质量均不及洋纱、厂丝;土布、土绸,除了具有传统民族风格和较低成本
优势之外,在品种和质量上不及进口的洋布、洋绸;而高档的纺织精品为官办所垄断,只为少数达官贵
族所享受,不容民间仿造和创新;毛织物局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制品,质量更无法与英国毛织物相比;
出口的土夏布,虽具有特色,也不属高档品。相比之下,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倾销大量廉价的充真丝的洋
绸到我国市场,实施其 “引丝扼绸”政策。这些洋绸往往采用棉纱与丝交织或采用全棉经丝光、烧毛和
轧光整理,以充真丝织品外观。还模仿我国传统丝织物的特征,以求吸引我国的消费者,诸如,洋累缎、
洋宁绸、羽毛绸和洋湖绉等。市场的竞争,在客观上迫使我国丝织业走技术进步的道路。
1.2 第二时期:1871—1936 年中国近代大工业化纺织生产的前期
这一期间,在中国纺织生产领域,动力纺织机器和工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19月中关村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pdf
- 2017年3月27日发展研究部.pdf
- 2017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简章最终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doc
- 2017年中法环境月闭幕式暨第五届华东师大城发展论坛活动方案.pdf
- 2017年发展中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官员研修班项目简介表项目全.doc
- 2017年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申请书格式-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doc
- 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肿瘤治疗新进展与临床药学实践.doc
- 2017年冬季观测北京大学超站研究进展.pdf
- 2017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真题答案1王老师对班里的每一.doc
- 2017年汶上中医院公开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简章-济宁医学院.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