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庸之道(教学课件)pptPPT
中庸之道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面对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那么什么叫作不惑?于丹教授解释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有人认为人活到四十就会圆滑、平庸、和稀泥,这就是中庸。同学们,你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四课《中庸之道》。;二、整体感知文本;2、大意感知; 6.29章:中庸做为一种道德,老百姓已经缺少他很久了。
11.16章: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
4.10章:君子亲近义。
13.21章:指出“狂”“狷”两种对立的性格。
1.12章:要以和谐,中正为贵。
13.23章:为君子小人下了一个定义。;【明确】 孔子明明白白地把中庸与平均主义对立起来,可见决不是折中的意思,也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之“中”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如果把秤锤固定在秤杆的中点,那秤杆只能添乱而无用处。
;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三、探究文本;;【明确】
①中庸之道,谈何容易,把握好度并不是件容易一事,连孔子也发出如此沉重感叹。
②中庸之所以会“民鲜久矣”,归根到底,是由于“民”之价值不被统治者重视“久矣”,从伦理学角度,是由于道德的规范性因维护统治者利益过度张扬而民主主体性不被突出“久矣”。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从“中政”到“中德”,意味着孔子意识到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丰富“中”的内涵。从政治学角度看,“爱人”根本要求是统治者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利益与需要,在自己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关系。;2.“中”行
(1)结合译文,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2)说说过犹不及的含义;(4)总结“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6)依据义的标准,从原文找出可交往和不可交往的人,并加以比较。;(7)为什么孔子在提倡“君子”人格时要以“小人”而不是以“乡原”来做陪衬?;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提到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一律就回答“好”。久而久之,别人送他一个“好好先生”的绰号。
唐代有个文学家苏味道,官居相位,处事圆滑,人称“苏模棱”。他对人传授其处世经,叫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11.16、13.21章是对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厉、猛”等都有“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3.“中”礼;1、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于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的秩序条理,乐滋润着群体内心和谐与团结力。”(宗白华)
“一个理想的人,一个理想的社会,必须具备乐的精神和礼的精神。”(朱光潜)
3、“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而同化,而乐兴焉。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
;【明确】把握中庸之道关键两个词:秩序与和谐。庸,规律,常也。规律,法则不可变,传统道德不可变,秩序与和谐是自然适行的大准则,也是人类社会适行的大准则,而秩序就是礼的基本精神,和谐就是乐的基本精神。
天体失和,就是“星球大战”;人伦失和,就是社会动乱,就是“文革”,就是战争;身心失和,就是阴阳失调,就是疾病。
; 【问题】我们如今有着比父辈、祖辈丰富得多的物质享受和利益,但我们的生活变得紧张了,机械了,枯燥了,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我们该怎么办? ;4、“中”和;2、【问题】通过交流的信息和链接的内容,概括说明“和”。;3、【问题】请一位同学解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天托斯卡纳项目推广展示思路.ppt
- 中国网络的舆情十年.ppt
- 中学作文的细节描写如何让人物形象活起来.ppt
-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第一章节.ppt
- 中学生日常交往的礼仪.ppt
- 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ppt
- 中学生人际交往(王煜稿).ppt
- 中庸(第一章节学习).pptx
- 中庸——要点总结及思考.ppt
- 中学音乐--长城谣.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