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译本序
刁承俊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狗年月》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
形式,成为一部颇堪玩味、值得仔细阅读的书。这部发表于一九六三年的作品所描绘的维
斯瓦河入海口是作者的诞生地但泽-朗富尔地区。但泽在二战前为东普鲁士的一部分,隶
属德国。作者在故乡的文科中学接受教育。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五年,他曾任防空助手,
以后当兵上了前线,一九四五年受伤,被俘后关进了战俘营。一九四六年五月获释后,格
拉斯曾做过农业工,下过钾盐矿,当过爵士乐手,后来又在美术学院深造,研习雕刻艺
术。这些经历为作者创作《狗年月》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作品所展现的是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德国的社会风貌。昔日德意志国内的风云变幻构
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分裂,西德的
经济奇迹,在作品中都得到了形象的表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在作品中的表现往往既含蓄
又幽默。俏皮风趣的语言和轻松自如的笔调所包容的是历史的凝重。
但泽附近的布勒森海滨木板小桥旗杆上的十二面旗帜,作为政坛风云的睛雨表,颇具
象征意义。最初,这里只有四面千字旗,八面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市旗,但不久,便有了
六面囗字旗。作者虽然并未直接描写法西斯的猖撅,但是旗杆上旗帜的变化,却分明在向
人们诉说德国政局的动荡。
对于发生在集中营里的暴行,作者并未作具体描述,而对于皇帝港高炮连旁边的白骨
山却不惜笔墨,采用由远及近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绘。人们先闻到它的气味,然后才看
到这座“位于……铁丝网后面,在一个砖红色工厂前”的白色山丘。“没有人谈到白骨
山,可是大家都看到它,闻到它的气味……”白骨山上覆盖着的烟尘,冒着滚滚浓烟的工
厂,白天闲置不用、夜里忙个不停的簸动运输机和倾斜式运货车,以及灵活移动的乌鸦
群,使白骨山笼罩着阴森恐怖的神秘气氛。白骨山之谜,只是在图拉这个半大女孩亲自从
白骨山上取回人的头盖骨之后才算揭穿。原来,白骨山上堆积的全是人骨头,而且这些骨
头都是从施图特霍夫运来的。
施图特霍夫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那里有一个规模巨大的集中营。中学教师布鲁尼斯就
关在那里。这位刚过五旬的参议教师,因为在人们歌唱法西斯时不仅不加入大合唱,反而
“露出一副鄙夷不屑的神情”,因为他在希特勒生日时不挂于字旗,因为他克扣给学生定
量发放的维生素药片,被送进了施图特霍夫集中营。布鲁尼斯在集中营里还活着时,他的
养女燕妮就已穿上了黑色丧服。燕妮这一举动既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也是一种信号,
它预示着参议教师终将被折磨致死的悲惨命运。不难看出,存在于布鲁尼斯被捕--燕妮身
穿黑色丧服--施图特霍夫集中营--白骨山之间的那条黑线就是法西斯暴政。这种含蓄的描
写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读者留下了进一步去联想和思考的余地。
《狗年月》在揭露法西斯折磨和毁灭无辜者肉体的同时,着重表现了它对于人们心灵
的毒害和摧残。瓦尔特·马特恩就是这样一个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受害者。他的身上充满着
矛盾。他既是赤色组织“红鹰”的成员,甚至还是共产党员,但是又参加过冲锋队,当过
兵,上过前线。他既散发革命的传单,又参与冲锋队追捕革命者、迫害无辜者的行动。他
曾经因为“侮辱元首”在什未林剧院被解雇,因为反对法西斯在杜塞尔多夫警察局拘留室
里被打断肋骨,因为“瓦解士气”在皇帝港高炮连从上士降为士兵,被送去惩罚营扫雷。
他既有过辉煌,也有过耻辱。他灵魂中的阴暗面在同歃血为盟的好友埃迪·阿姆泽尔的关
系中暴露无遗。
马特恩同阿姆泽尔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异乎寻常。最初,马特恩对阿姆泽尔拳脚交加,
后来居然成了他的保护者,再往后,两人结成敌血为盟的莫逆之交。在阿姆泽尔制作稻草
人时,马特恩自愿为他承担运输材料和成品的工作。当阿姆泽尔对棒球运动心存恐惧之
时,马特恩千方百计地为他解围。而阿姆泽尔也在租赁的别墅里为好友提供食宿方便。尽
管如此,在九个蒙面人袭击阿姆泽尔时,马特恩并不手软。作为冲锋队队员,他揍起自己
唯一的朋友来比别人更凶、更狠,直打得阿姆泽尔血流满地,牙齿脱落。在这里,冲锋队
队员的身份使他灵魂中兽性的一面恶性膨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他离开冲锋队(一
年后因偷窃被除名)后,他泯灭的人性才又开始复苏。对于这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他讳莫
如深。若干年后,当黄金小嘴(即昔日的阿姆泽尔)同他探讨自己沙哑症的起因时,对这
段往事他始终守口如瓶。战后,他带着黑色牧羊犬普鲁托四处游荡,在德国各地寻求报
复,清算法西斯的罪行。为了进行“非纳粹化”,他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让昔日仇敌
的女眷染上淋病。可是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他却三缄其口。作者并未过多地直接描写
他的内心活动,而只是采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