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展旧照片考释(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展旧照片考释(二)   “中华美术协会”是1915年冬,留日中国学生在东京成立的美术社团。有关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社团成员陈抱―1942年发表于《上海艺术月刊》上的《洋画运动过程略记》文中:   “那个时候(1916年前后),在东京研究洋画的中国学生已有不少。我最能记忆的,如江新(江小鹣)、严智开、汪洋洋、雷毓湘、方明远、李廷英、许敦谷、胡根天等诸人,这几位也都是先后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的。当时在东京,他们成立了一个‘中华美术协会’那是个美术学生的联谊机关,也是备作课外习画的场所。”可见结社是为了利于联络感情,促进学业。   此外,关于社团的人员和活动的记载都很零散,归纳起来大致知道,成员主要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学生为主,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参加,还有如徐芷龄、陈丘山、李殿春等。社团举办过几次展览,除了社内作品展外,据说还展出过借来的中国古画,向日本介绍中国艺术,并印行过画片云云。大概在1920年前后胡根天、陈抱一等主要成员毕业回国后,社团随之解体。这个社团的成员回国以后大都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开办学校,组织美术展览,成为各地现代美术运动的带头人和著名美术家。   胡根天保存的照片三张,是目前仅能见到的“中华美术协会”活动的图像记录。与其他材料参照研究,能直观地了解社团成员的情况,补充记载的不足。近年来,中国早期留日美术学生的状况,逐渐进入美术史家的视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生留在学校的44张自画像和学生档案的得以公开。(刘晓路《肖像后的历史档案中的青春:东京艺大收藏的中国学生自画像(1905―1949)》)为辨识照片中的人物提供形象的参照。      照片一,摄于室内影棚,布景有幔帐、木栏杆、前有兰草、鸟笼等道具。坐站三排共18人,男穿学生装或西服,女则穿中式衫裙。右上竖排三行胡根天钢笔字迹“中华美术协会同人撮于东京,民国五年”。可辨认者有:方明远、汪洋洋、江新、雷毓湘、胡根天、陈抱一、徐芷龄、陈丘山、许敦谷、周勤豪。(图1)   照片二,摄于室外庭院,可见树石房屋。错落站蹲共25人,其中三名儿童。各人左襟带有标志,似为展览会开幕合影。下横排胡根天钢笔字迹“中华美术协会第一次展览会同人撮影,1916”。展览地点据《胡根天年谱》所载是:东京神田区中国青年会。片中人皆着御寒服装,符合展览在2月举行的记载。可辨认者有:方明远、汪洋洋、江新、雷毓湘、李廷英、胡根天、陈抱一、陈丘山、许敦谷。(图2)   照片三,摄于室外庭院,与照片二同一地点,随意站坐共11人。上横排胡根天钢笔字迹“中华美术协会第二次展览会同人撮影,1917年于东京”可辨者有:陈抱一、徐芷龄、李廷英、刘锦堂(王悦之)、胡根天、许敦谷。(图3)   早在1896年,清政府已正式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905年起就有中国留学生到东京美术学校学习。1906年入学的学生中就有后来都成为了艺术界名人的曾延年、李岸(李叔同)。在清代入学的还有五人,照片中可见的有方明远和雷毓湘。   方明远(?―1921),四川省叙府富顺县出生。1906年到日本。1910年9月入西洋画撰科,1912年2月22日因学费滞纳被除名,同年3月29日复学,1917年3月毕业。留校有自画像,毕业创作《熟读深思》。   雷毓湘(1885―1923),广东省四会县城人,广东省中学毕业。1906年6月10日到日本。   1911年9月实技学科考试特别免除,9月22日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撰科。1913年5月12日因国事志愿参军,向学校申请退学,16日退学。1914年1月30日再入西洋画撰科二年级。1917年3月毕业。毕业创作《编物》写一和服女子作编织手工,《自画像》留学校收藏。5月2日成为研究生。12月27日因家事退学。1921年10月,在广州与胡根天、陈丘山等人组织赤社美术研究会。并于永汉北路市立师范学校举行首次西洋画展览会。12月被聘为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西洋画审查委员。   进入民国后,第一批入学的有严智开、江新、汪洋洋,都是1912年9月25日入西洋画撰科,1917年3月毕业。   严智开(1894―1942),字季聪,著名教育家严修之子。自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毕业之后,1918年2月23日成为研究生。后来退学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术系学习西方绘画。1921年又考取官费留法名额,前往巴黎美术学校学习西画。1928年回国,后创立天津市市立美术馆,自任馆长。1934年8月至1936年继徐悲虹后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将学校架构模仿东京美术学校设置。严智开是“中华美术协会”主要成员,可惜在上述三张照片中没有辨认出来。   江新(1894―1939),又名江小鹣,江苏吴县人。毕业后去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雕塑,回国后任上海美专教授,并与丁悚、陈晓江等人发起成立天马会,后主要从事雕塑创作,代表作有:《谭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