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王道主PPT
第六讲 孟子王道主义政治学说
一、生平
二、与孔子的师承关系
1,他真正认识到人伦道德必以人性论为基础,提出和论证了人性善说。
2,在如何修德成仁问题上,为孔子创发的仁注入了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3,孟子高标“仁政、民本”两面旗帜,创立了王道政治学说的基本体系。孔子以仁释礼,以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的
4,在关于伦理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孟子与孔子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5,孟子根据时代气息和自己的处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孔子的君子人格。
在他心目中君子应当是:自强不息,养浩然之气。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认为只有如此磨炼自己,才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只有善养其“浩然之气”,才能“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修养心性,保持人格
三、人性善论
1、提出
或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 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告子曰“:然。”孟子曰: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告子曰: “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2、什么是人性之善
心善即性善,心善是性善的根据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善端
“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四、民本思想
1、义利观
“王!何必曰利,亦有义而已矣”
针对不同的对象强调的重点不同
进一步提出造成民犯罪的祸者是君主和官吏
2、民为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一,孟子破天荒地提出了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第一层含义是指人民群众乃国家兴亡的根本,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另一层含义,即政治主体是人民,而不是国君。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第二,孟子特别注意到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鸇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他说:“诸侯之宝有三,土地、 人民、政事。” 并得出“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结论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第三,孟子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的原则。
齐宣王问孟子如何选贤人时,孟子答道:“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五、仁政说
1、历史背景
孟子曰: “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仁政理论的人性基石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凡有四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