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 古文献 学界的人事纷争.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字 古文献 学界的人事纷争

胡厚宣父子不满李学勤主持的断代工程 倪其心、李零,与裘锡圭矛盾深,裘锡圭将其调入北大 容庚与另一文字大家,比谁认字最多 胡厚宣   胡厚宣(1911~1995)   甲骨学家、史学家。幼名福林,1911年12月20日出生在河北省望都县大王庄一个生活清苦的教师之家。自六岁入保定第二模范小学,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培德中学,中学四年的八个学期中科科考试名列第一,学校因此破例拨下专项资金供他大学的学费。1928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顺利升入史学系。   胡厚宣在1934年从北大毕业后,以拨尖主义把他延揽入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安阳殷墟发掘团。胡厚宣初到安阳,由于环境生疏,由刘耀(尹达)和祈延霈迎接。依序他排名第七,所以称为老七。次日他就到工作站,隔天就随大家到田野实际参加由梁思永主 持的殷墟第十次发掘。虽是初次参加,但胡先生很快进入状况,待能办认土色、土质后,即行单独工作。很快的,他对办认遗迹、处理现象及测量绘图等工作,已能 运用自如。刘耀负责1001号墓,祁延霈1002,石璋如1003,胡厚宣1004。后来因经费问题,遂把1003及1004两墓停掘,至来年第十一次发 掘开始后,胡厚宣才继续发掘他的1004号大墓。?年5月9日,一直未出重要器物的1004号大墓,突然出现了两件大方鼎,即牛鼎和鹿鼎,这也是中国时代 最早的青铜大鼎第一次出土。傅斯年于21日偕人前来参观时,恰好出土了一大堆铜矛,十个一捆,计36捆。这些发现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不断有专家前来参观。   1004号大墓发掘结束后,他随即参加整理殷墟历次发掘的甲骨文, 并为《殷虚文字甲编》作过全部释文,从事室内整理甲骨工作,从此不再下田野。虽然他在1940年离开了史语所,无法参与整理工作,但发掘和纪录的贡献是值 得肯定的。60年后(1994年)胡厚宣来台进行学术交流,他在参观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时,站在他亲手发掘的牛鼎及鹿鼎前发呆,回忆当年安阳侯家庄西北 冈发掘时紧张的一幕,良久才对大家说「当时又喜又愁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好像又恢复到二十多岁的青春。   1940年胡厚宣应顾颉刚之 聘转籍齐鲁大学,先后出任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中文系、历史社会系两系主任。七年后,他改任复旦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在这段时间,除了 教书外,他前后发表了16篇文章,8部书,还出版了荣膺教育部全国学术审议策员会科学发明奖的《甲骨学商史论丛》。他研究甲骨,力图材料齐全并结合商史与 商代遗迹、遗物进行研究,对商代卜龟来源、记事刻辞、四方风名、农业生产、宗法制度等有关甲骨学和商史上的一些问题都做过专题研究。   胡宣厚在1956年奉调转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为郭沬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的编纂工作倾 注了全部心血。从1961年开始,胡宣厚正式搜集资料,20多个寒暑期间,他跑遍了中国的各个城市,征集了90个单位和数十位私人收藏的甲骨数据,经过一 系列有系统的研究整理,到1983年才终于编印出共收甲骨41,956版,分十三册巨册,体系完备的皇皇巨著《甲骨文合集》。与此编辑的同时,他还相继发 表、出版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学术论著。终其一生,他总共发表、出版学术论著170余种,可真是著作等身的学术巨匠。   胡厚宣自40年代起即饮誉海内外历史考古学界,他不断创造出超越前人的辉煌成绩,也给后人留下 良多珍贵的文化财富。1995年胡厚宣长逝,学术之功却永世长存。他的主要著作有:《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来熏阁书店,1951年)、《战后南北所见甲 骨录》(来熏阁书店,1951年)、《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上海群联出版社,1954年)、《甲骨续存》(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以及《五十年甲 骨发现的总结》《五十年甲骨论著目》等。 裘锡圭    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录取为胡厚宣指导的“甲骨文与商代史”研究生,1960年结业。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经历】   195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亦随其师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1960年研究生毕业后,裘锡圭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1974 年开始先后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 的整理工作。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汉字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