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菊韵赛春花 借助丹青意更佳.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秋菊韵赛春花 借助丹青意更佳   菊,从古到今,一直盛开在中华古典文化中,被冠为“四君子”之一;菊,是历代文人墨客、英雄豪杰挥毫泼墨,寄情言志的绝佳对象。翻开中国艺术史,似乎能嗅出阵阵清雅、高洁的菊香。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秋风吹过,一切关于土地的思绪,随着菊花的盛开而变成了一个个芬芳的遐想,平凡的姿容,栉风沐雨,浸透着季节的更替与日月的沧桑,菊傲霜斗寒的不屈品格,已成千古佳话,菊更多的时候不是一种花卉,而是一种文化。淡雅的菊香始终弥漫、浸润着华夏民族的精神,浸润着赏菊者的心。因此,人淡如菊已成为一种信念,一种处世哲学。迎风挺立的菊花,成为人们心中千古不变的“秋之魂”。         菊花作为绘画题材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在元代以后。此前唐代的刁光胤、五代的黄签等著名画家都画过菊,但大多数作品都是作为衬景或者搭配物出现,其描绘方法以钩勒填彩法为主。   自宋以后,随着墨竹、墨兰、墨梅的兴起,同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也成为水墨画的重要题材,画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突破,现存的宋元时期的“菊画”大多采用写实技法。到了明代,菊画有了突破性发展,例如《明画录》中列举出明代中期弘治年间众多菊画名家的姓名。在明代,以花卉为题材的水墨画,开始从“写实”转向“写意”。此外,这个时期草书盛行,这些都为明代写意“菊画”技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对于文人而言,书和画本来就渊源深厚,草书的轻盈笔触与描绘菊花花瓣、茎、叶、叶脉有共通之处。其丰富的笔势和多变的墨色,能淋漓尽致地“写意”出画家的内心世界。   例如明代吴门画派沈周,其笔下菊花的花茎笔直挺立,栩栩如生。沈周之后,文徵明、唐寅、陆治、王毂祥、周之冕、陈淳、徐渭、孙龙、陶成、李流芳等独具个性的名家也都为后世留下了颇多优秀的菊画作品。但不可否认,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沈周的影响。   八大山人和石涛以强烈的反叛风格拉开了清代画史的序幕,八大山人继承了明末写意画潮流的同时,将大胆而清新的画境凝缩到朴素构图中,为水墨画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石涛则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八大山人、石涛俱擅长画菊,其朴实凝练的笔触在墨菊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清代,“四君子”成为花卉画入门的基础,因此,画家们创作出众多的菊画,其中最杰出的当数恽寿平的作品。恽寿平继承了正统的明代文人画,以不使用轮廓线条的没骨画法著称。恽寿平在花鸟画上的成就给后世带来巨大影响,并催生出马元驭、蒋廷锡、邹一桂、王武等“菊画”名家。   清代乾隆年间,个性十足的艺术家聚集在因贩盐而繁荣起来的扬州,形成了以“扬州八怪”为核心的“扬州画派”,他们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尝试自由而豪放的“写意”手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扬州画派”中的李方膺、高凤翰、黄慎、边寿民等人均擅长墨菊。   19世纪,商业中心移至上海,随着“海上画派”的兴起,张熊、任颐等个性鲜明的画家层出不穷,例如,    虚谷使用笔毛较秃的侧笔,为后世留下了别具韵致的“菊画”作品。   19世纪还是人们向往古代青铜器铭文和北朝碑刻的时代,在这种趋势下,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将“金石之气”引入到绘画中,创作出很多厚重而有力的“菊画”作品。      桂菊山禽图(图1)   吕纪 立轴 绢本 重设色 纵192厘米 横10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枝干苍健,花叶繁茂。枝头上的八哥,隔枝对唱,一只翘首远眺。另有一蓝色绶带朝树下呜叫,原来树下还有三只绶带,正围着一只草虫,争相啄食。桂树周围伴有盛开的菊花以及巨石、秀草。画面造型严谨,布置得宜,形象间有呼有应,生意浮动,给人以一种欢快而和谐的感觉。花与叶钩勒填色,禽鸟丝毛晕染,用笔工细,设色鲜丽,是典型的工笔重彩的画法。树干和石头用笔较纵放,墨色较重,有马远、夏圭的笔意。粗细两相映衬,画面灿烂夺目,是画家的代表作之一。   吕纪(1447-?年),字廷振,号乐愚,一作乐渔,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孝宗弘治中供事仁智殿,官锦衣卫指挥。初学边文进,“作禽鸟如凤、鹤、孔雀、鸳鸯之类,俱有法度,设色艳丽,生气奕奕”,是画院中严守绘画法规的画家。明孝宗尝称道之:“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他的传世作品不少,工笔着色与水墨写意兼能,并善于将两体结合。此外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与边景昭、林良齐名的院体花鸟画代表画家。      杂画图(之一) (图2)      郭诩 册页 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8.5厘米 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绘蕉石妇婴、青蛙草蝶、青山花村、鸡冠蛱蝶、竹石秋菊、草亭钓艇、芦塘芥菜、溪山空亭等八图,每图自题七绝一首,阐发画意。此选其中之一《竹石秋菊图》。作者在花鸟的表现技法上更具创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