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煎煮中药汤剂之我见.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煎煮中药汤剂之我见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科学煎煮中药汤剂之我见 王清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 湖北咸宁 437000)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68-01 我国中药汤剂适应“中医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原则,且吸收快,疗效显著。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现代中药剂型中以汤剂试用最广,约有50%中药饮片被制成汤剂。然而,中药煎煮科学与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其疗效。正如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言“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熬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科学煎煮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科学煎煮中药汤剂呢?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选好煎煮器具 煎煮中药宜选陶器或搪瓷器皿,忌铜铁锡器。因陶瓷器皿不与药物所含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煎出的汤剂质量好;而铜铁锡在煎煮过程中可煎出微量的铜和锡离子,铁质器皿化学成分亦不稳定,易与药物所含的鞣质,黄铜类和有机酸等起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了汤剂质量,降低或改变药性,甚至发生毒副作用。 2 正确加工药材 为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凡制备汤剂所用的药材均需加工成饮片或颗粒,其大小应根据药材质地和其所含有效成分性质不同而定,一般以煎煮时不成糊状为原则。 对全草、花、叶及质地疏松的根类药材,其粉碎度对煎出率影响不大,未必粉碎成粗粉;对质地坚硬,致密的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大黄、柴胡等,则颗粒煎出率高于饮片;对含粘液质较多的药材采用饮片煎煮效果更好。故颗粒煎煮时大量粘液质浸出,常增加药液粘度,对有效成分扩散不利。 3 掌握煎煮用水 煎煮药物宜选清澈的泉水,自来水和水质优良的井水,加水量应严格掌握,若药多水少,有效成分不能煎出且易煎焦;反之,药少水多,服用困难。一般头煎用水量控制在高出药面约3cm左右,二煎可高出药面1-2cm,但芳香易挥发和质地疏松药物,其用水量以浸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粘稠大,需久煎的药物,其用水量比一般药要略多一些。 4 控制煎煮火候 主要根据药物的性质与质地控制火候。常先以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不易将有效成分煎出。对祛寒、解表药火力宜大,时间要短,一般沸后几分钟即可,主要取其芳香之气,滋补调理药先用大火煎开后,再改用文火熬药。取其浓缩的药汁,以求药力持久。 5 把握时间次数 5.1浸泡时间 煎药前,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其时间长短依药材的性质而定。对花、叶、茎等药材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为主的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腐败。 5.2煎煮时间 一般头煎时间把握在药沸后30分钟为宜,二煎控制在头煎时间的1/2。但解表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5.3煎煮次数 汤药煎煮以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熬为佳,煎药是药物中成分溶出过程,完全符合浸出原理。药物通过煎煮造成药材内外部浓度不同,有效成分从高浓度组织向低浓度外部渗出;当药材内外部浓度相等时,其有效成分不再向外释放,必须换水重煎以重新产生浓度差,促使药物有效成分继续向外渗出,药物经过2次煎煮,有效成分溶出率可达85-90%。所以中药调剂以二次煎煮为宜。 6 选择适当煎煮法 药物煎煮须用??水室温下浸泡。其目的在于使中药湿润变软、细胞膨胀、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根据治疗要求和药物性质不同,分别选用先煎、包煎、蒸兑、冲服等方法进行科学煎煮,以尽量保存其某些药效成分并增加煎出量,提高疗效;对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和角甲类如生石膏、牡蛎、龟板、鳖甲等应予先煎,待其煮沸1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对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要先煎60-120分钟。石斛内含有脂类生物碱,只有久煎的水解产物才有疗效;对气味芳香和不宜久煎的药物如薄荷、木香、大黄等在其他药物快煎好时再下煎4-5分钟即可。对花粉类、富含淀粉类、粘液质的药物应予包煎,如蒲黄、旋复花、浮麦、车前仁等,贵重药物可采用易煎或挫末调服,如人参、三七、羚羊角等;含挥发油易出味和用量少的药物如胖大海等可用开水泡服;对阿胶类药物,应放入去渣药液中趁热搅拌溶化即可,并防止粘附或煎焦。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