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沙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1.1 城市概况 1
1.2总体规划编制回顾 4
1.3规划修编的动因 7
1.4规划依据、原则和期限 9
1.5本次规划的工作重点 11
1.6城市建设目标 12
第二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3
2.1县域发展条件分析 13
2.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7
2.3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5
2.4县域城镇体系现状 27
2.5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29
2.6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29
2.7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30
2.8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0
2.9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35
2.10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37
第三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39
3.1城市性质 39
3.2城市规模 40
第四章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3
4.1现状概况及分析 43
4.2用地条件评价与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45
4.3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46
4.4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7
4.5 居住用地规划 53
4.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56
4.7 工业用地规划 59
4.8 仓储用地规划 60
4.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1
4.10城市景观特色规划 64
第五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6
5.1给水工程规划 66
5.2排水工程规划 67
5.3电力工程规划 68
5.4电信工程规划 69
5.5燃气工程规划 70
5.6环境卫生规划 70
第六章 城市防灾规划 73
6.1城市消防工程规划 73
6.2城市抗震工程规划 75
6.3防洪规划 75
6.4城市人防规划 76
6.5防灾救护与生命线系统规划 77
第七章 环境保护规划 79
7.1 环境质量现状 79
7.2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80
7.3环保目标 80
7.4规划分区及要求 81
7.5水环境综合整治 81
7.6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81
7.7声污染的综合整治 82
7.8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82
7.9污染项目的控制 82
第八章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83
8.1规划区范围 83
8.2空间布局规划 83
第九章 建设控制规划 86
9.1城市用地的控制 86
9.2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88
9.3城市建设五线控制 89
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93
10.1规划期限与规模 93
10.2用地发展方向 93
10.3近期建设策略 93
10.4近期建设重点 93
第十一章 远景规划 96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建议 99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 城市概况
1.1.1地理位置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稍偏西北,地处东经117°32’-118°6’,北纬26°6’-26°41’之间,疆域东西宽57.8公里,南北长73.7公里,呈火距形,总面积181 5.09平方公里,东邻南平、尤溪,南联大田,西毗三明,明溪,北连顺昌,将乐。距三明市区23公里,距南平市区64公里。
1.1.2历史沿革
沙县夏、商时代属扬州地,周朝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辖地,属闽中郡,汉初为闽越国领地。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为建安郡南平县境地,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同时在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戌,东晋义熙中(405—418年)升为沙村县,这是沙县设县之始。
南朝宋、齐、粱,陈和隋朝,沙村县随设随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改名为沙县,隶属建州,后并入建安县,唐永微六年(655年)复置, 大历十二年(777年)从建州改属汀州,五代?后汉乾佑元年(948) 改属剑州。为别于蜀之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称南剑州,沙县属南剑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大德六年(1302年)南剑州先后改为南剑路、延平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延平路改设延平府;清袭明制,元、明、清三朝,沙县隶属不变。
民国初废除府,州制,民国3年(1914年)实行省、道、县制,沙县属建安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沙县直属福建省。
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攻克沙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属中央苏区。红军北上后,沙县仍为国民党统治区。
民国23年(1934年)末,福建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沙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南平);民国24年(1935年)全省改设为7个行政督察区,沙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南平)。
1949年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沙县,成立沙县人民政府,隶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南平)。1950年2月,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福建省南平专员公署。1970年7月1日沙县改属福建省三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三明地区行政公署改为省辖市,沙县为三明市辖县。
沙县横跨沙溪,由沙源地沿革而得沙县之名。因县治在沙溪之北,依“水南为阴,水北为阳”的惯例,沙县别称沙阳。相传古时沙溪流经沙县城关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