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岭南社会阶级的变动(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朝岭南社会阶级的变动(论)

2000干第1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12000 第40巷 OFSUNYATSENUNIVEP,SrlY V01.40 JOURNAL (总163期j SCIENCE GeneralNo 163 (SOCIAL EDmON) 南朝岭南社会阶级的变动 胡守为 (中山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陈寅恪先生在(魏书司马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中,敏锐地指m,候甘土乱不 仅于南朝社会上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时期之大事.其故即在于所谓岩穴村屯之豪长 乃乘此役而起,造成南朝民族及社会阶继之变动。本文从陈先生之说,以岭南土著为例,阐述其在 南朝的变化。文中还对陈先生使用阶级-州作JJ辨释。 关键词:南朝社会阶级;岭南上著 中圈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0)01—0053—08 清人赵翼曾论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泌: 至术、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戚糯自己,不岢假权于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 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志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 薪呲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1) 他已观察到曾在政治舞台上显赫一时的高门大族,芊F南制期I训逐渐走向衰落。其原因乃 由于^土独揽朝政,不让大臣分享权力,高门大族既可平流进至高位,便不必竭心尽力,甚至轻 视政务,原米处于社会下层的所谓寒人于是趁机而起,成为!r-南政局的社会阶层。赵翼关于南 朝寒人掌机要的论断,颇具史识。而南朝创业的四君主,刘裱、陈前先出身寒微,萧道成、萧衍 虽属兰陵著姓,但本为将家,陈寅恪先生称之为“非文化显族”,白0:能与东汉以来位于社会高 层的儒家大族相比,然则南朝君主已是寒人掌权矣。不肯假枉。l。商门大族的大臣,乃势所必 然,南朝君主借重寒人,实是寒人兴起的结果。若论寒旅的兴起,还应有其他因素。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 侯景之乱,不化干南朝社会政治上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火事。其故 即在所谓岩穴村电之氍睦乃乘此役兴起,造戚南朝民族及社会阶级之变动。盖此等豪酋忤诈泣 末魏晋末齐梁以-芈之三*土旗,而是江左土人,即魏伯起所谓巴蜀豁俚诸族。是等旗粪在此“ 前除少数例外.太抵却被压迫之民族,不得预闻南朝之大政及居社会高等地位者也。⑦ 他又说: 是以渭江寿lff旌尤功臣.与言南朝帝室止出于善战之阶级无异。此善战之阶级.存江左教 百年问之变琏,与m朝境内他种民族之关系,治史之人,固应致意研求者也。③ 收稿日期:1999—1l一30 作者简介:胡守为(1929一).男,广东东荒凡.中山太学历史系教授。 ①王树民:(甘二刹史记校证卷8“南朝多m采凡学机要”,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73页。 ②(魏书司马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我(盘明馆丛稿初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lol页。 ③王树民:(廿二割史记校证》卷8“南朝多吼空凡掌机要”,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73,94页。 53 万方数据 概括陈先生的意见,可归结为3点:1.候景之乱后,江东之岩穴村也之豪l:乏乘机而起使南朝民 旗及社会阶级发生变动;2.此等豪长却是江左土人,他们是被压迫的民旌,不得预闻南朝政治 大事,社告地位不可与土族相比;3.南朝一改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其最高统治 者皆出身善战之阶级,此等人与汉族以外诸民族的关系,治史者应注意研究。陈寅恪先生从南 朝史实中,敏锐地指出江南土著的社会地位的变迁,是我国中古史演变的一个侧而,他在魏书 司马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中,列举了一些例证,却未作详细讨论。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