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佛教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启迪.docVIP

毕业论文:论佛教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启迪.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论佛教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启迪

论佛教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启迪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比率日益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而针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的生命教育正在高校开展中,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佛教作为独特的一门宗教,尤其在对待人的生命价值,反思死亡的本质和意义上恰有其精深和独特的特点,可以培育大学生的的宗教情感,促进目前的生命教育质量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与死,从而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身心问题,平衡心灵有效预防自杀的悲剧。本文首先概括性分析大学生自杀问题,其次阐述生命教育对于大学教育的意义,最后具体分析了佛教死亡观与戒杀之道,从而论述佛学理论于大学生命教育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自杀;生命教育;佛教;死亡观 自杀观 Theory of university life education of Buddh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rates increas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ut according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s of life education is played in universities, some positive effects. As a unique buddhist religious people, particularl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value of life, death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found and unique jus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foster the religious feelings, promo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urrent education, help student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death, thereby better solution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problems effectively prevent suicide balance heart. Key words:Student suicide;life education;Death view ;Buddhism,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大学生自杀的恶性事件,从而使我们对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及生命态度进行深入反思。目前系统全面的生命教育已经在全国大学校园内广泛开展,而从宗教的维度进行深入探究是一全新的路径,佛教以其独特的审视死亡视角为现代大学校园中的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目前大学生自杀问题 所谓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著名社会学家凃尔干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产生隔阂或离异时,个体和社会失去基本的联系,便会发生自杀现象。迪尔凯姆:将自杀分为的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怎样正确对待生命,正确认识呢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要在观念上均衡对待生与死,不能失之偏颇。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对生命本质价值的认识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拓宽精神食粮的渠道,注意培养正确的宗教情感一个怀有宗教情感,以达观的心态面对生与死的人,不但能克服由于对生与死的客观规律过于执着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还能止恶行善,提高生命的内在质量。这样的人,才是生命的人。正确的宗教情感可以丰富的精神世界,自觉规范道德意识与行为帮助正确认识,平衡心态,不走极端。[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方立天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陈兵著 《佛陀的智慧》[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 [5]郑志明著 《佛教生死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年 [6]段德智著,《死亡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参考论文类: [1]叶俊杰.大学生自杀心理及其干预和预防.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 [2]孟庆恩.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 致谢: 在这里感谢我的指导教师黄志强教授和同学们对我的论文的帮助和支持。论文的最终完成和老师认真负责的指导和同学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