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使微生物细胞分开生长以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过程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Chapter 6 Microbial growth and control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一.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 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一、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 研究微生物生长通常采用微生物纯培养。 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自然环境如土壤和水中,通常栖息着的是许多不同微生物混杂在一起的群体。哪怕是一粒砂或尘土,也常含有多种细菌及其它微生物。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纯培养基本步骤: 稀释平皿法 平板划线法 单细胞挑取法 纯培养方法 (1) 分离 (2) 培养 倾注平板法 涂布平板法 1.稀释平板分离法: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 基本过程:(1)梯度稀释过程;(2)分离培养过程 涂布 倾注 梯 度 稀 释 过 程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2.平皿划线法 用接种环沾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多次平行划线,使微生物细胞分开生长以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过程。 3.单细胞挑取法: 从待分离材料中挑取一个细胞来培养,从而获得纯培养的过程。 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根据氧气的需要与否分为两大类: 好氧培养 厌氧培养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特性分为两大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 测繁殖数 测生长量 间接法:生理指标法、比浊法 直接法:湿重法、干重法 直接法:总细胞计数法 间接法:平板菌落计数法 1.测生长量 湿重法 干重法 将微生物菌体或离心得到的细胞沉淀物置100—105℃的烘箱中干燥至水份去除,然后再称重。 直接法 收集微生物菌体,或将微生物培养液离心,收集细胞沉淀物,然后称重。 间接法 生理指标法 蛋白质、还原糖、总糖、核酸等含量的测定。因为每个细胞成分的含量是一定的,单位体积培养液中微生物群体细胞数目越多,总的细胞成分的含量就越多。 比浊法 菌悬液中的单细胞微生物,其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细胞越多,浊度越大,透光量越少。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或浊度可以反映细胞的浓度。 比浊法 根据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测定其数量。 优点:简便,直接。 总细胞计数法 2.测繁殖数 (血球计数板法) 直接法 间接法 活细胞计数法 平皿菌落计数法 (CFU:菌落形成单位) 10-3 10-5 10-4 10-6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TMP:三甲氧苄氨嘧啶,【作用机理】 干扰二氢叶酸的合成,使细菌或球虫的核酸合成受阻。由于TMP与磺胺药物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作用,故产生双重阻断作用,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