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年11月 第十四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 珠海
CMOS
TDDB栅氧化层击穿模型的改进
廖京宁,郭春生,刘鹏飞,李志国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摘要:随着CMOSIC工艺尺寸的缩小,发现以前的TDDB栅氧化层击穿模型不再适用于
薄栅氧化层器件,不能提供需要精度的计算结果,而薄栅氧化层的可靠性又是CMOS集成
电路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模型的改进,对与CMOSIC可靠性的估计有重要的意义。
IC
关键词:TDDB;可靠性;CMOS
l
Thedevel ofCMOSTDDBmode
opment
Abstract:WithCMOSIC itfoundthattheconventionalTDDBmodel
technologyscaling
cannot the forcalculationand the
providenecessaryaccuracy prediction.And
of
ofthin oxidesiSalsoone themost inCMOS
reliabilitygate importantproblems
the ofCMOSTDDB is
circuits.Sodevelopment modelveryimportant.
integrated
words:TDDB; IC
Key Reliability;CMOS
1.引言
IC
为了提高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性能,减小晶体管特征尺寸是最主要的方法。CMOS
工艺尺寸每减d、30%,就会提高最高时钟频率43%,同时减小门延迟30%;成倍的增加器
件的集成度;减小30%的寄生电容;分别降低能耗和每次门状态转换时的动态能耗65%和
50%。‘1H31
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日益复杂,可以预料功耗问题在未来的工艺中将会更加严重。这是
降低电源电压正在变的越来越吸引人的地方。原因在于,降低K。可以减小器件的内部电
场;对动态功耗的减小呈二次方H1。随着K。的降低,W也要相应的降低,来维持漏区电
流的驱动。然而,降低坼将导致截止状态下漏电流的增加,这将是要面临U降低带来的
主要问题。
在加速寿命试验中,温度和¨n经常被用来作为加速的因子。提高温度和电压,可以
在较短的时间内诱发芯片中潜在的失效。脆弱的栅氧化层是CMOS芯片中主要的失效部分。
随着芯片工艺尺寸的缩小,一些失效模型也将不在适用。本文中介绍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
TDDB栅氧化层失效的模型。
TDDB绝缘栅击穿模型嘲嘲:
基本的TDDB绝缘栅击穿物理模型可以分为两类:内在的和外在的氧化层的击穿机理两
2005年11月 第十四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 珠海
种。内在的氧化层击穿发生在无缺陷的氧化层部分,它的失效机理可以被认为是栅氧化层
中积累的电荷密度在不同界面间的穿通,它是一种累积失效。而外在的氧化层击穿机理是
由于氧化层中的各种缺陷引起的,这种失效机理是由于离子损伤,氧化层中内部机械应力
损伤,玷污,热载流子损伤,或者是离子注入产成的损伤引起的。
目前E模型(空穴击穿模型)和1/E模型(热化学击穿模型)被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