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音乐潜课程的思考
中学音乐“潜课程”的思考
常熟市第一中学 潘丽琴(215500)
【内容提要】
本文从关注中学音乐“潜课程”的思考谈起,就教师人格魅力、学生举手问题以及协作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课堂 “潜课程”
【正 文】
引 言
初三年级音乐课已到期末评价阶段,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三年来的音乐课感想。我本想收获一片绿叶,未想学生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纵使生活大多时间是乏味又现实的,可闲暇之余还是不妨碍思绪在音乐中到处浸染!(初三12班 王钥婷)
——在我看来,艺术课就是心灵的按摩课。一个上午的紧张学习之后,终于能够享受艺术所带来的那份无比的惬意与舒心。(初三18班 钱含婷)
——欣赏《梁祝》时,我是那么安静。我想,大家都是。我们感受着,“听着”梁祝二人的谈话,“看到”他们双双化碟。我仿佛是和他们对话!此时的我,泪流满面!
我领悟到,音乐,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真的!(初三10班 唐艺星)
……
当我捧读着一篇篇学生感言,仿佛是和他们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尽管有的文字略显粗糙,有的过于直白,甚至是尖锐的,但我觉得,这是学生们最朴实、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而学生对于音乐的爱好和对音乐课堂的向往,这样的情感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深刻的东西,甚至可以“窥一斑以观全貌”!于是我便开始着意的关注这个问题——音乐“潜课程”。
“潜课程《教室中的生活》(杰克逊)1968年著作中首次提出来的,以区别于现有的“学程”。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审美加强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给带来“静悄悄的革命”“得学生心者得课堂”, 意识在音乐中,我有一种深刻的体会:教师的人格及教师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潜课程。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快乐情绪、关爱学生以及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等,一起构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事实上形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切入点,从发展美感入手,以旋律无可替代的声音去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在一堂音乐课上,班上两名同学闹了别扭,我了解情况后,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和蔼地对他们说:“今天,老师请你们来,不是批评你们的,而是请你们完成一项任务。”说完,我拿出音乐课本,请他们将上节课学习的歌曲《朋友》一起唱出来,我故意强调了“一起”,他们满以为今天等待他们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没想到我会来这一招,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了一丝释然和迷惑。为了让他们能共同完成任务我借故走开几分钟,让他们有时间共同切磋和学习,等我进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小声地各唱各的了。于是,我就让他们一起唱。单独唱时,节奏、音准把握不准的现象常出现,而当他们一起唱时,互相的依托使音量、节奏、旋律都变得优美和谐起来。看着他们投入到学习演唱中时,忘掉了两人身上存在的不快和矛盾,没有太多的说教,只是一个小小的任务,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轻轻的话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矛盾迎刃而解。此时,尊重的美丽凸显其中。
尤记得在学唱《春之歌》的时候,七班一位同学竟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他是班中后进的同学,发生这样的情况,大家毫无顾忌地大笑起来,在他们唱完一遍歌曲后,我婉转地批评了嘲笑他的同学,并诚恳地对大家说:“真是“三人行,必有吾师”,今天我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的指挥手势激发了我的灵感,他也是我的老师,下面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同学们都愣住了,片刻的宁静以后,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之后同学们的学习是由衷的,吴同学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更是令我惊喜。此时,理解的花朵骤然怒放。
我深深地知道,学生们对的敬爱,不是基于一见钟情,而是基于散落在我们师生之间许多个美丽的小故事,是音乐旋律将它们串联起来,构成了现在这个动听的乐章;在这个乐章中,我和学生们交替地奏着它的主旋律“老师,我来”,举手的课程意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一书这样的叙述: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了。怎样让的能够真正愿意举手发言,这很自然就成了我关注举手的话题。A B C D 1、 8% 10% 70% 12% 2、 34% 16% 70% 3、你认为上课积极发言 96% 2% 2% 5、 B、老师问的问题很简单 C、回答错了老师不批评 D、其他 74% 6% 20% 由上表可以了解,学生对于音乐课都十分喜爱。但从初中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