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中国史康熹版第十二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中国史康熹版第十二章

高一中國史康熹版第十二章 秀蓉’s(2008/5/7) 第十二章 新文化與新思潮 第一節 五四與新文化運動 一、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 五四運動的意涵:原指發生於民國八年(1919)五月四日的學生愛國運動,但後來亦擴展為包含愛國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或視為中國現代的啟蒙運動。 內容:包括新思潮、文學革命、學生運動、工商界的罷市罷工、也涵蓋了新知識分子所從事的其他政治與社會活動 五四運動爆發的時代背景: 國內政治 自清末以來,中國的內憂外患有增無已,弊端叢生。知識分子認為改革失敗,問題的核心是出在傳統文化無法應付新變局,欲振衰起敝,必須全盤革新中國文化 國際 當時適逢WWI結束,民族主義思潮高漲,特別是美國總統威爾遜所揭櫫的十四點原則,如保障弱小國家的政治獨立,民族自決等,都吸引著當時的知識分子。 外交 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並不因民國的成立而稍歇,日本更強占山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國內抵禦外侮的呼聲日漸增強,為民族主義思潮的勃興埋下種子 經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忙於交戰,中國的民族工業遂得到喘息的機會。城市中的知識分子和新興工商業者,自然希望國家和政府扮好保護者的角色。 社會 清末廢除科舉後,知識分子缺乏管道進入政府,只好流動於各行業,為社會帶來蓬勃之氣。工商業興起後,人口大量流往都市,亦增加了社會變革的動力。 文化 新知識分子批判傳統:他們認為傳統儒家的綱常名教與專制體制關係密切,而與獨立、平等、自由之共和立憲互不相容。胡適、陳獨秀、魯迅等都受過國外的現代學術訓練,他們興辦刊物,宣揚西方新思潮,影響了民初年輕學子 二、五四愛國運動 (一)山東問題:清末德國強租膠州灣,山東成為德國之勢力範圍。 (1914年WWI爆發不久,日本出兵山東,取代德國在山東的地位。 (「二十一條」要求:時值袁世凱正準備恢復帝制,日本以支持袁稱帝作為交換條件,1915年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打算將中國納為日本的保護國 (「五九國恥」:袁為求日本支持,在1915/5/09決定,除了對第五號各項的內容表示容日後協商外,其餘皆「即行允諾」,消息傳出後,輿情沸騰 PLUS:袁死後繼掌握大權的段祺瑞,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由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等人,向日本大量借款(「西原借款」)。並透過駐日公使章宗祥與日方協議,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權利一事表示「欣然同意」,此舉使得日本占領山東合法化。 (二)「巴黎和會」:WWI結束後,中國為戰勝國,也派代表出席巴黎和會。 西方列強竟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逕轉交日本(中國代表顧維鈞等據理力爭 (日本指出段祺瑞在「西原借款」時曾與日方換文,「欣然同意」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之權利,列強對此表明無可置喙,終於屈服日本的要求。 (三)「五四運動」: 三、新文化運動 (一)開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原稱青年雜誌)。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批評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啟示青年必須樹立變革現實的思想,期勉年輕人建立獨立的人格與思想的自由,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二)發展: (1)後來的成員:撰稿人陸續加入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人。 (2)北京大學自由開放的學風:成為當時新思想的搖籃。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支持下,新青年成為鼓吹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刊物。 (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提倡民主與科學 擁護「德先生」與「賽先生」:欲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須用民主取代專制,用科學掃蕩迷信,才能救傳統中國在政治、道德、學術、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批判傳統文化 提出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新道德」---自由、平等、個性解放,「舊道德」---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倫常。猛烈的批判傳統禮教 1.胡適: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激進口號,主張對於傳統遺留下來的制度、風俗、聖賢教訓,都應用批判懷疑的科學態度來重新審視。 2.魯迅:在狂人日記(1918),對封建舊道德進行鞭撻,認為中國幾千年來用舊禮教和「仁義道德」掩蓋起來的封建統治,只是一部「吃人」的歷史。 ◎但此時期仍有學者(如學衡派與新儒家)堅持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仍有其重要性,梁啟超與胡適最後也提出以科學的方法來「整理國故」,這些都是對新文化運動初期激進路線的反省 文學革命 1.胡適:尚未歸國前,已於1917年在新青年發表過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倡言文學改革與推動白話文運動。認為文學應隨時代而變遷,「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1920年胡適的白話詩集嘗試集出版,是文學革命以來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其勇於「嘗試」的膽識,也在當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陳獨秀:1917年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推倒貴族文學,建設平民文學」的主張。提倡以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來表達新思想、推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