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矿尾矿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绿色矿山开发模式,治理矿山开采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将XXXXXXXX县XXXXXXXX铁矿尾矿堆、选矿厂附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区附近国道、县级公路发达,交通便利。(见图1工作区附近交通位置图)
该矿山1993年建矿,1995年投产,投资500万元,次年选矿厂建设完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2006年9月XXXXXXXX县对该矿山进行了储量核查,考虑矿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废石混入,按矿块采矿回收率85%,废石混入率15%计算,可获得采出矿石量23.96万吨,据此计算矿山尚有服务年限不足2年,预计2006年初闭坑。
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选矿厂目前已经产生近40万L3的尾矿,全部堆积于矿体西南侧的XXXX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堆,晴天风起处,粉尘飞扬,阴天雨过后,污水四溢,对工作区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污染了工作区周围的空气和水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雨季形成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山脚下XXXXXX村的耕地和人员;废石的随意堆放,占用了耕地,破坏了植被,为此,对该矿山尾矿堆、废石的治理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已迫在眉睫。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X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文件,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对XXXXXXXX铁矿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改善附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工作区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气候条件
该矿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时刮西北风或西南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经常因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秋季晴朗少云,昼暖夜冷,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38.7℃(1972.7.17),最低气温-29.2℃(1962.2.13)。区域内降水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LL,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平均无霜期152~170天,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1.09L。
3.1.2地形地貌
工作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区域上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标高150~500L,地形总体坡度25~30°,地表出露多为变质岩,在河谷、沟谷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存在。工作区位于山脚处,西、南面为低山,向东、北面急倾,地面标高170~220L,坡度较陡,沟口处向东北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
2.1.3河流水系
工作区附近的水系主要有大狗河。大狗河发源于XXXX县东南边缘处低山区,自南向北流经XXXXXX,XXXXXXXX,汇入赵河,全长约40kL。该河从工作区南、东、北三面流过。河床标高170L,低于工作区标高最小处约15L。
另外,狗河、赵河是区域上较大的河流,距离工作区都较远,对其不会产生影响,这里不在详述。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地层岩性
工作区所在区域除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分布于沟谷及河漫滩外,地层大部分出露且比较简单,主要为太古代早期迁西岩群XXXXXXXX组地层,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上部夹片岩,下部夹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磁铁石英岩。
2.2.2构造条件
工作区内未见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断裂构造和岩脉,工作区外东约6.0kL为狗河断裂,该断裂是一条走向NE,倾向NW,倾角60-70°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沿断裂带历史上不断发生有感地震。
2.2.3岩浆岩分布
工作区内的岩浆岩不发育。
2.2.4矿床类型及特征
矿体产于XXXXXXXX组地层中下部,其围岩主要为黑云变粒岩,近矿围岩以含铁角闪变粒岩为主,夹绿泥角闪片岩,矿床由三个矿体组成,从顶板往底板编号分别为L1、L2、L3。
L2号为主矿体,长1175L,XXXXXXXX南区裸露地表长达475L,矿体厚4.90~10.73L,平均厚6.28L。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均有分支复合现象。矿体出露标高176~204L,最低可采标高为126L,呈较稳定的单斜产出,走向20°~30°,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
L3号为次要矿体,长约460L,厚约6.5L左右,距离L2矿体底板28~40L,呈NE20°方向与L2矿体平行展布。
L1号矿体长约90L,厚约2.1L,与L2矿体平行产出。
主矿体L2的SFe含量20.6~29.1%,平均24.62%,TFe27.23-34.56%,平均30.12%,SiFe平均5.26%。
2.3工作区地质环境现状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人们忽略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XXXXXXXX铁矿选矿厂建立以后,随着生产的进行,使当地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选矿厂1995年开始运行生产,现已生产11年,其产生的尾矿全部堆积于XXXX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