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音乐欣赏及其教学的看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对音乐欣赏及其教学的看法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我对音乐欣赏及其教学的看法   关于普通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用“千篇一律,千曲一法”来描述,对“我们音乐教育者”是大大冤枉的,我得替他(她)们申辩,你看我们现在的音乐课堂:有用投影仪的、用录相机的、用VCD机的、而且还有用最现代的电脑课件上课的;有的老师说:这表现了如何伟大的××,那表达了热爱××的××,这是男女老少在哭、在笑、在跳舞,那是江河湖海在冲、在流、在咆哮,这是大风、微风、和风、春风、秋风吹得树摇动、摆动、连根拔起,那不是一般的写景是借景抒情,这是鸟儿、雄鹰在天空展翅翱翔,那一段描写了夕阳西照、春江景色、风花雪月……,他(她)们想尽了千方百计上好音乐课,有的还获得了一等、二等、三等奖,得到了上级“专家”的好评。这是上音乐课吗?他(她)有的用语言文字首先刺激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使学生形成视觉幻象并看到音乐,这是文学艺术课。他们有的指导学生用视感觉器——眼睛去感受描述音乐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描述事物的语言文字,这是异化的美术欣赏课。有的是政治课、思品课……。他们有的也很专业,先用专业术语对乐曲的旋法、和声逻辑、转调、对位……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这是“音乐学”中的音乐分析而非“学音乐”时的音乐欣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她)们没有确切地了解和把握音乐欣赏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机制和要求。音乐的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类大脑的“第一信号系统”,这是音乐作为艺术不同于其它门类艺术最基本的区别和最大的优势,也是它成为“世界语言”的科学的理论认识基础。   音乐和音乐的耳朵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都不能摆脱自然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制约,也不能摆脱整个文化史的发展的制约(18) 。纵观中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把人培养成为具有基本音乐素养的公民”这种教育目标刚刚确立,但目前为止,还未在大多数行政官员、国民和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中达成共识,“音乐无用论”的观念在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论支持下以实践的行为在那里形成一种可怕的、“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阻挠着这种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过去的音乐教育没有、现在的音乐教育也不是正在培养大批的、具有较高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的、把音乐教育教学作为“第一需要”的教师,也没有培养出大批的对音乐感兴趣的青少年及其“聆听音乐旋律的耳朵”,所以,我们的老师就很难有办法“会使学生从体现着伟大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音乐中有何收获”。笔者认为这就是《刍》文前述的不良现象产生的更深层次的、首要的原因。这种不良现象还将继续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持续一段时间,然后才会有所改善。在此,我想给我们的音乐教育者说一句话心里话:普通音乐教育的成果并非“音乐家”,它是培养热爱音乐并能聆听音乐的公民。当整个“果园”都丰收了的时候,“奇花异果”也必定存在于“果园”之中了。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音乐教育及其教学才能摆脱目前这种“满园欠收”和“歪瓜怪果”的恶性循环状况。百年“诺贝尔”奖能对此有点儿启示吗?   音乐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许多作曲家为了使自己的新音乐能够被理解,孜孜不倦地努力争取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多的上演的机会,正是他们清楚地知道听众原来是:“巴甫洛夫的狗”的缘故(19) ,音乐直接描画情感。这种直观性是由于音乐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即人的感官所感到的直接信号(20)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21) 。关于倾听音乐的例子举不胜举。   倾听音乐必须营造一个“音响的世界”,反复倾听。5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亲身经历过可怕的“文化大革命”,但哪个“革命的音响世界”使我们获得了清晰的音乐记忆。八十年代以来,社会音乐文化在不同阶段营造的“音响世界”,也使同时代的人获得了某些清晰的音乐记忆。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进行学术思考和借鉴的,它使我们一听到当时的音乐,就立刻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并理解该乐曲在当时象征的“意义”。以下是当时反复感知的电影音乐片断及八十年代以来的种种现象:   ( )   (可能是曼陀铃之类弹拨乐器)“日本鬼子上着刺刀,排着队气势汹汹地进村”这一幻象或电影镜头。   ( )   (可能是板胡独奏)敲钟老人发现鬼子进村,跑步去敲钟报警时的幻象出现眼前。   崔健营造的“西北风”音响世界,使我们忘不了《一无所有》、《黄土高坡》……。   与此同时,歌坛上的军人题材歌曲营造的音响世界,使《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望星空》老幼皆熟。   克莱德曼营造的“现代钢琴音乐”音响世界使我们记下了《童年的回忆》、《水边的阿狄丽娜》、《命运》和《献给爱丽丝》,但我们对他的《太阳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