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

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   有位年轻的妈妈对我说,她为了让女儿改掉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毛病,便给孩子讲:“浪费是可耻的,现在还有人吃不饱饭,穿不上衣服……”可女儿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   她唱起那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女儿撒娇说:“都什么年代了,您还讲这个……”   “手拉手”互助活动,把被高楼和大山隔断视线的孩子带进了一个辽阔的天地,把城乡少年儿童的心连结起来,让城市小伙伴面对贫困的农村增长了社会责任感,让乡村小伙伴面对现代化的城市产生出美丽的梦想。   收到过农村小伙伴的回信或下乡看过好朋友的城里孩子发现:蓝天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跟自己一样住着高楼,喝着牛奶,还能看到电视;住在大山里的同龄伙伴为了挣足学费,还要上山打柴、采药、捉蝎子……那些采蘑菇的小姑娘,常常因为采到毒蘑手肿得好大;那些捉蝎子的小男孩,身上、手上留下了蝎子螫过的痕迹,而一个蝎子才卖5分钱!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就是为了上学呀!   从此,城里的孩子心中有了一个数字:全国还有6千万人没有摆脱贫困。他们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不再同大款比穷富,要和贫困地区小伙伴比志气。他们的妈妈忽然发现,自己总觉得长不大的孩子长大了!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带领京、津、沪、汉的小记者去湖北大别山区的罗田县采访的情景。   罗田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曾养育过许多将军和英雄儿女,但因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基础甚差,至今仍然十分贫穷。   当我带领孩子们快要走进落梅河乡的一个小村庄时,我告诉他们,进村时如果踩到牛粪、马粪、鸡粪,你们不要叫;到农民家里不要嫌脏,因为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   但是,没想到,进村一看,村里十分干净。原来,村里的人听说城里的孩子们要来了,便歇了3天工,把村里、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井水憋了3天,成了一池清水。各家各户摆出的饭菜,比他们过年时的还要丰盛。   我带一个北京的男孩子去访问一个叫戴满菊的小女孩。两个孩子的对话虽然很简单,听起来却耐人寻味。   城里孩子问:“你有几个书包呀?”小姑娘说:“一个。”男孩子问:“你上几年级了?”“五年级。”“上五年级了,你才用了一个书包,你的书包可够结实的。是在哪儿买的?”小姑娘说:“不是买来的,是姑姑用两块花布缝的。”男孩子问:“坏过没有呢?”“破了五个洞,已经补好了。”   这时,我问这个小姑娘:“你是怎样爱惜你的书包的呢?”   小姑娘回答说:“下雨的时候,我揣在怀里;回到家后,放在一个纸盒里。”   我又问北京的男孩子:“你有几个书包啊?”他回答说:“说不清楚了。一个学期要换两个书包。”“你的书包都是从哪儿来的?”“有买的,有别人送的;有国产的,还有外国的。”“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书包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下雨的时候,我顶在头上遮雨;坐在地上的时候,用来做屁股垫儿。”   男孩子说话的时候,手里一直攥着一块香橡皮。这时,他把香橡皮送给了山里的女孩儿。女孩儿接过香喷喷的橡皮,以为是糖果,就塞进了嘴里。   男孩子惊叫着:“那是橡皮,不能吃!”女孩儿吐出橡皮。男孩子问:“你有橡皮吗?”女孩摇摇头:“没有。”“那你有铅笔、铅笔盒吗?”“也没有。”“那你用什么写字呀?”“我有一支老师送的圆珠笔。”   男孩子流泪了。我问:“怎么啦?”他沉痛地说:“我曾经把很多比这块还好的橡皮切成小碎块儿,跟同学打橡皮仗。要是早知道还有这么苦的孩子,把橡皮都留着,送给他们该多好……”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如果对城里的孩子讲艰苦朴素,他绝对想不到该如何去做。当他来到农村,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仍然那么热爱学习,他就懂得了。   上海去的小记者张琳,在村子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光着脚丫,头上却戴着一个漂亮发卡,便问:“你的发卡是哪儿来的?”小女孩说,从画片上看到城里的孩子都戴着漂亮的发卡,就很想要一个。但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于是便利用暑假的时间,上山去采摘草药,拿到县里卖了1元6角钱,便花6角钱买了这个发卡,1元钱买了个本子。   回到上海后,张琳在报告会上对伙伴们讲:“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抽屉里有多少从未戴过的发卡,床底下堆着多少已经不时髦的但仍然很新的各式各样的鞋?想想大别山吧!”   从此,“大别山”成为孩子们用来衡量自己言行的尺子。“想想大别山吧!”成为孩子们最流行的语言,他们自觉地把“大别山”扛上了自己的肩头,明白了什么是“浪费可耻”。   被大山挡住视线的农村孩子,也从交友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面对城市现代化的景象,萌发出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   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交朋友后,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知道生活并不总是那么苦。   一次,我走进一所贫困山区小学四年级的教室,一位女教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语文课《劳动最光荣》。她把爱劳动最光荣、劳动能使骨头硬等道理讲得很精彩。 ????? 接着,我问同学们:“劳动好不好?”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