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答题指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述文答题指要

论述文答题指要 (以下例题皆出自《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009江苏B版》 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例:(一) 2008江苏 六 甲 《纯朴的嗜血者》( P330 一) 16,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答案?A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的能力。考生在完成这类试题时,必须把重点词语放置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根据上下文语境找寻具体有效信息,加以比较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纯朴”这一词语的理解。其实在文章第三段中已有具体的解释:“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结合选项,正是A项所说的意思。而B项的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三段,但选项中的“崇尚武力”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C项解释的不是“纯朴”,而是解释《水浒》的特点,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二段。D项解释的同样不是“纯朴”,说的是为什么“纯朴”和“嗜血”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属于解释对象发生了偏差。】 (二) 2008山东 二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P331 三) 2 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解析】BCD三项都不是最准确。B中所言是图腾制度中的图腾标志,其他内涵没有涉及 。C是对图腾制度的补充,没有触及“图腾制度”的根本。D的错误同C。只有A很准确地抓住了“图腾制度”的本质性内容。 答案:A 【命题点密】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此题围绕“图腾制度”,列出四种表述,要求考生选出能从本质上阐释其概念的一项。所给选项表述内容都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都与要求解释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但能从根本上较全面地阐释概念的只有一项。 对概念的理解要抓住其本质特征,善于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 2008宁夏海南 一 《“变形”》(P332 四)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显示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答案】B本资料转自“齐鲁语文网”——/ 【解题指津】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准确找出作者对“变形”的定义,分清生活中与艺术中“变形”的区别;然后根据设题要求,对照原文仔细审读每个句子。仔细分辨,A、D、C三项都是文章中的原观点,自然是正确的,只有B项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削减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二是对“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的说法,文中找不出相关信息根据。因此可以判定,B项是错误项。阅读能力强的用直选法,一般的用排除法,只要细心,考生大多能正确作答。 【命题点密】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掌握文中的重要概念,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对阅读者最基本的能力要求。第一题要求考生选出对“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命题人在这道题上常设的陷阱有三种:一是扩大或缩小句子的内涵;二是有意制造“似”的假象;三是无中生有。这道题设了缩小句子内涵和无中生有两个陷阱。 (四) 2008广东 三 《诗与直觉》 (P330 二) 2 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3分) A. 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 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略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和理想。 C. 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 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江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沉淀。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