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瞑眩反应认识
认识「排病反应」
是转贴汉唐中医--倪海厦医师的医案。大陆称「排病反应」,古称「瞑眩反应」,近称「好转反应」
1、服药不瞑眩,厥疾不瘥---杨通
直阁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无益,更患冷,夏日常复衣。嗣伯为诊之,曰:卿伏热,应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令二人夹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伯玉口噤气绝,家人啼哭请止。嗣伯请人执杖防阁,敢有谏者挝之。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而见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饮之,一饮一升,并都差(瘥)。自尔恒发热,冬月犹单裤衫,体更肥壮。(《南史.张邵传》附)
徐嗣伯之明,首先在於辩证精审,知其病为伏热在内,次在於治法之绝:冬季,裸坐于石,冰水浇之。诚可谓旷世之治也。其三在於对自己医术的自信,对病人的绝对负责;令人挟定伯玉浇之至口噤气绝,不顾家人环泣求情,甚至遣人执杖防阁,敢有谏者挝之其过人胆识,谁与争锋,歧黄神术,匪夷所思。读此医案,拍案叫绝。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用药后,不外乎三种情况:
一、病情无明显变化
二、有所好转
三、反见加重
作为医生,应该怎样处理这些情况?是守方治疗,还是重新辩证用药?作为病人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情况?是谨遵医嘱,还是另请高明。特别是第三种情况出现,常令部分医生手足无措,病人叫苦不迭。因此,我对服药不瞑眩,厥疾不瘥有了几点感触:
一、正确对待药物的固有属性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石膏令人畏寒,附片用之不当使人中毒,这些自然属性众所周之。有些医生就把此类药品视为毒蛇猛兽,拒而不用,抹杀了它们的巨大功效,殊不知大黄作用於肌体而产生的泻下作用正是服药瞑眩的一种表现(石膏、附片亦如此)。笔者就根据服药不瞑眩,厥疾不瘥的道理在临床中大量运用,救人无数。比如笔者用大剂量附片治疗阴寒内胜的患者,效果显著;用大黄治咳嗽、胃病,虽然产生了泻下作用,可正是通过这些作用,亦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诚可谓:大黄附子救人有功。有的医生因为不了解这些药物的固有属性,认为是不良反应,弃之不用,这和因噎废食有什麼区别,确实可怜可惜。
二、正确对待守方治疗
疾患病久邪深,药物服食后必然有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正邪相争,必然产生一些异常的症状,这就是瞑眩。在中医学里就有战汗之说,并把战汗看成是一个疾病转归的转捩点。战汗出现时如果正胜邪退则病情好转,反之则是恶化,在战汗出现时应抓住时机,给予扶正之药,促使病情好转,而笔者认为战汗和瞑眩的道理只是异取同工,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面对患者瞑眩时,认为是药不对症或中毒,不把它看成是一个疾病的转归,继续守方治疗,错过了治疗的大好时机,致使患者病情加重,长期不愈,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更有甚者不仅不知道错过时机,反而一出现瞑眩就给予停药、洗胃等急救措施,并为自己的果断沾沾自喜,真所谓害人太深,误己不浅。其实瞑眩是药物对症后所出现的全部反应,可能是微微出汗,亦可能是暂时昏厥,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细细观察和体会。瞑眩和中毒药不对症是截然不同的。瞑眩在短时间内可不药而愈,而中毒药不对症有明确的中毒等原因,所表现的是严重影响人体脏腑功能的持续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必须经过急救才能缓解,瞑眩和中毒千差万别。笔者曾治一尿毒症患者黄某。患者五年来一直服用清热解毒之剂,严格忌口,不敢服食稍许温热之药物和食品,并一直用大黄(单味)灌肠至今,肌酐高达933umol/L,笔者诊断为阴水,以自拟大黄附子汤灌肠,附片用量每剂达100g,内服实脾饮加减(附片100g以上),患者服药后寒热格拒,呕吐剧烈。笔者认为此乃病重药轻,药不胜病自故,加大附片(200g)用量内服、灌肠,守方二周不变,肌酐降至 522.7umol/L。
三、纠正废医存药的思想
有的医务工作者只看得到某些中药的副作用,而对大多数西药( 比如速尿对肾功能的严重损害,但抢救肾功能衰竭患者时广泛使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造成的危害比疾病本身对患者的损害还重等)视若不见,根本不考虑在辩证论治基础上的整体配伍,也就是忽略了辩证论治的原则,只要中药出现瞑眩等反应时,就大呼为中毒,药不对症,这种大肆喧哗,混淆事实,跟指鹿为马有什麼两样?原生药物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防身治病的才叫中药,如果外开中医,外开辩证论治的原则,只以一味药而论,就免不了走到废医存药的路上,对瞑眩也就大惊小怪。比如说前一段时间风传的中药肾毒性,认为含马兜铃类的药物对肾有损害作用(如木通等),是一部分人对中医的误解,是以点代面,废医存药的恶果。近日来,日本人用小柴胡汤使人致死一案,也是废医存药的最好例证。难道我们还要重蹈复辙吗?误解中医,误解中药服食后的瞑眩,是怎样的无知和不可饶恕的错误。
笔者曾治一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龙某,其头痛六、七年,每日需服大量西药方能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