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第五节.ppt.Convertor.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23第五节.ppt.Convertor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一)形成的背景与依据 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根本依据 现实基础 新世纪新阶段的特征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理念的变化 重要借鉴 观察国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个没有变” 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成就 困难 问题 挑战 旧工业化道路 传统发展观 “拉美化” “邓”“三”的发展思想 理论来源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形成的背景与依据 基本国情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风险。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10%,到2007年GDP 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1.5万多亿美元,居民储蓄存款16万亿元 。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2460美元,世界排名104位(2005年143位,2006年128位)。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骄人成绩 发展的成就 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在10%。 经济学家刘伟说:二次大战以后,日本保持了29年的9%的增长率,创造了世界记录。此外,亚洲的四小都有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韩国是26年,新加坡23年,我国台湾20年,香港地区18年。我国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高速增长,追平了日本保持的世界纪录。 我国的持续快速增长追平了日本保持的世界纪录 2007年部分国家GDP排名 发展的成就 03~07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长、外汇储备增长和各类教育招生人数增长显著。 发展的成就 发展的困难与挑战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不平衡问题考验经济社会发展 反腐败任重道远 影响群众利益的民生难题须破解 防范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 漫画:彻底铲除 发展的困难与挑战 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不平衡 中国水资源紧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 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中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分别是日本的11.5倍,意大利的8.6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4.3倍,加拿大的3.3倍。在水的利用效率方面,中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3,而许多国家已经达到0.7-0.8;中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为222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克服困难和战胜风险需要正确认识和回答以下问题: “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 “怎样发展?”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观和旧工业化道路模式 “怎样发展?” 资料: 乐观地看待经济迅速增长;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且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重要目标 西方旧工业化道路的弊端 资源过量消耗 环境生态的破坏 注重机械化、自动化,伴随严重失业问题 旧工业化道路模式: 工业化 信息化 旧工业化道路模式的特点: 资料: 传统发展观的局限 资料: 重视物质发展,忽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全面进步 重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忽视人文、资源、环境指标 传统发展观和旧工业化道路模式 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另一方面,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加快、有毒化学品的污染以及越境转移、土壤退化加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全球性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人口膨胀,南北差距扩大等等。 这些问题由局部发展为全球性问题,由暂时性问题演变为长远问题,由潜在问题蔓延为公开性问题。 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和总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可克服的矛盾,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探索能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资料: “怎样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理念的变化: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4年的研究与论证,于1987年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深刻地检讨了“唯经济发展”理念的弊端,强调需要从当代和后代两个维度谋划发展,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明确提出要变革人类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调整现行的国际经济关系。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