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喷流沉积矿床(ppt).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底喷流沉积矿床(ppt)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第七章 第一节、热水喷流沉积矿床概述 第二节、现代热水喷流成矿作用 第三节、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类型 第一节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概述 第一节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概述 第一节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概述 第一节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概述 涂光炽等(1988)为喷流沉积矿床给出了详细的定义:“热水沉积矿床(即喷流沉积矿床)是指在水温70~350℃或更高的热水介质(海水、湖水、热泉水等)中形成的,主体以沉积方式形成于水-岩石界面之上水体中之层状、似层状矿体,但也包括此界面之下可能存在的以充填和交代形成的筒状、锥状或面型热液含矿蚀变体,两者可共生或分别出现”。 韩发等(1989a,1989b,1990)在研究广西大厂锡矿时首次提出了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成因。 徐克勤等(1996)强调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深海钻探计划”以来的深海考察,在大洋扩张脊附近海底发现了黑烟囱、白烟囱和热泉喷涌,并有生物、微生物活动及硫化物堆积等现代海底喷流成矿作用,这些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理论的发展。 陈毓川(1997)指出在原来的3个矿床系列组合之外(沉积、变质和岩浆成矿系列组合),还存在第四个成矿系列组合,即地壳含矿热水成矿系列组合 第一节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概述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基本特征 菱铁绢云硅质岩 硅质岩 硅铁建造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基本特征 ② 矿床具有层控及时控特征; ③ 矿体往往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地层中,部分矿床具典型的“双层”构造,上部为层状矿体,下部为细脉状、筒状含矿蚀变体; 采矿坑道现场照片,示热液上升通道脉体与热水沉积层状矿体之间的关系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基本特征 ④ 矿体和矿石具有微层理甚至微细沉积韵律,常具有顺层条带状、顺层揉皱等构造以及显微球粒状、同心环带、生物和鲕状等结构;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基本特征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基本特征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基本特征 ⑤ 具有与现代海底热水喷流成矿作用相似的两套成矿系统 Hutchison(1988)认为热水通道周围有明显的蚀变,层状矿的下盘也具有蚀变,而上盘一般不具有蚀变现象,并称之为不对称蚀变作用(底蚀构造)。 芮宗瑶(1989)指出,在火山岩容矿的热水喷流沉积矿床(VMS)中,喷流通道常见明显的绿泥石化、硅化,有时还能见到钠长石化以及铁镁碳酸盐化。在喷口以上的层状矿体的下盘可见到明显的黄铁绢英岩化;在沉积岩容矿的喷流热水沉积矿床(Sedex)中,喷流通道中常见的蚀变是硅化,有时也还有电气石化、钠长石化,在沉积的层状矿的下盘仅见到白云石化、电英岩化和绿泥石化。 Large(1992)的研究指出上盘也有微弱的蚀变现象。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基本特征 喷流沉积矿床——“同-后生共生型” 经典的成矿学说对不同的成矿作用只强调它们的区别与对立,认为多数矿床不是外生就一定是内生,不是同生就一定是后生。 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理论打破了矿床成因上的“非此即彼”的思想僵局,认为该类矿床的形成中既包括“火”的力量,又包括“水”的力量,既有同生成矿作用,又有后生成矿作用。一般而言,往往以同生作用形成的矿体占主体,以后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体为辅。 同生成矿作用和后生成矿作用同时发生于一个矿床中的现象,属于喷流沉积矿床的特有属性,与典型的热液矿床特点(后生矿床)以及典型的沉积矿床(同生矿床)都完全不同,也明显不同于后生矿床叠生于同生矿床之上的叠生成矿作用,而是在同一成矿过程中,后生和同生成矿作用同时存在,且空间上二者密切相关。 喷流沉积矿床——“同-后生共生型” 同生成矿作用和后生成矿作用同时发生于一个矿床中的现象,属于喷流沉积矿床的特有属性,与典型的热液矿床特点(后生矿床)以及典型的沉积矿床(同生矿床)都完全不同,也明显不同于后生矿床叠生于同生矿床之上的叠生成矿作用,而是在同一成矿过程中,后生和同生成矿作用同时存在,且空间上二者密切相关。 与其他类型矿床明显不同,故用用“同-后生共生型”(epi-syngenetic) 来表述这类矿床的特征。 第二节 现代热水喷流成矿作用 第二节 现代热水喷流成矿作用 第二节 现代热水喷流成矿作用 第二节 现代热水喷流成矿作用 二、现代洋底热水喷流成矿作用 现代洋底喷流成矿作用的发现和研究明显晚于红海热卤水成矿作用的研究。1976年,在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Galapagos扩张中心,在以Fe蒙脱石和Mn氧化物组成的隆起上,发现了密度较低、温度<13℃的热水喷流口。 但更壮观的是1979年在东太平洋洋隆21oN的地方,发现了贱金属和贵金属硫化物-硫酸盐组成的“黑烟囱”。 目前,已经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发现了100个以上的地方,有的温度高达405℃,它们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也有少量分布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