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概述.ppt.Convertor.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概述.ppt.Convertor

第二章 居住区概述 第一节 居住区的分级规模 一、城市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表 1、居住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狭义:人口规模3-5万,用地被城市干道或自然界线围合,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里面有完整的居住、生活设施。它一般由3~5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城市干道:主干道和次干道,主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米,次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米.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3-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诀窍 详细内容请参阅 Dale Carnegie Training(R) 的“演示技巧”。 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3、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主干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二、居住区用地指标表 1、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居住小区   组团 住宅用地 45-60  55-65  60-75 公建用地 20-32  18-27  6-18 道路用地 8-15   7-13   5-12 公共绿地 7.5-15  5-12   3-8 居住区用地 100     100    100 2、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 用地面积(ha) 比重(%) 人均面积(m2/人) 居住区用地 ? ? ? 其 中 住宅用地 ? ? ? 公建用地 ? ? ? 道路用地 ? ? ? 公共绿地 ? ? ? 其他用地 ? ? ? 作用: 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用地状况 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 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4-是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注:其他用地是指在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居住区的用地,如市级以上的公共建筑、工厂、单位等用地,以及不适于建筑的用地,包括住宅区工业用地。 1 居住区发展原则 1)适宜居住 2)识别与归属 2 生态优化原则 采取积极的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利用环境条件和先进的技术,营造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方便生活的生态型住宅区。 3 共享社区原则 1)共享设施 2)共享服务 3)共享环境 4)共同参与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居住区环境及规划设计要求 一、居住区环境及构成要素 二、居住区环境的组成内容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 、居住区: 广义:城市人口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狭义:人口规模3-5万,用地被城市干道或自然界线围合,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里面有完整的居住、生活设施。 城市干道:主干道和次干道,主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米,次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米. 居住区规划的目的是设计优良的内外部环境,满足居民文教、休息、社交等经常性的需要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一、居住区环境及构成要素 (二)、居住区环境的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气候、植被等 2.人工要素:通过人为的规划,如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 3.社会要素:“社区”是社会学里的概念。 社会=人+关系 如邻里关系、组织形式(街道)、居住区里其它制度、风尚、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修养等等。 居住区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内部环境:居住区里住宅的内部环境。如:住宅内部面积、层高、内部设备和各种工程管线、室内装修、陈设、日照、光照、通风状况、隔声、隔热、保暖状况等。 二、居住区环境的组成内容 2.外部环境:与居住区规划的关系密切 住宅:即是内部环境也是外部环境 各类公共建筑:如学校、商店、医院、幼儿园等 市政设施:如垃圾转运站等 绿化: 室外庭院和活动场地: 室外小品:如雕塑等 大气环境: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气味。与居住区和外部的隔离及绿化有关 声环境和视环境:噪声强度和视线干扰强度。一般小区里无直道。 小气候环境:如气温、日照、通风等。通过绿化、道路等改变区内小气候 邻里和社会环境: 舒适、方便、安全、卫生、美观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舒适: 1.从内部环境看: 住宅标准:面积和质量标准 住宅类型:低层、多层、高层。 居室的隔声、隔热、采光、通风等状况。 室内小气候:室内气温、湿度、空气流动速度等 冬季在18-22度最佳,夏季在25-26度最佳 室内空气量和二氧化碳量:空气量最佳50-60立方米每人。 2.从外部环境看: 居住密度:密度大,舒适度差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