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连载二).doc

玻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连载二).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玻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连载二)

玻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连载二) 综论与探讨 玻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连载二) 王承遇李松基陶瑛.张成贵 (1.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市116034;2.广州番禹大龙玻璃厂有限公司广州市511450) 摘要阐述国内外玻璃的发展史,指出玻璃可分为古玻璃,传统玻璃,新玻璃和未来玻璃,今后要按照低碳经济,绿色 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玻璃有悠久的历史,要研究玻璃必须要了解玻璃内涵和发展历程,以史为鉴探讨今后的趋势. 关键词玻 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987(2010)05—0003—10 2.2.2两汉时期 此处叙述的两汉时期包括西汉,东汉及魏晋南 北朝,从公元前2世纪到6世纪.两汉时代将玻璃称 为琉璃(流离,瑁璃),此名词一直沿用的清朝. (1)两汉时期 汉代玻璃成分由铅钡玻璃发展到铅玻璃,成形 方法由浇注法,模压法发展到吹制法,由小尺寸的 珠,玉璧发展到有一定尺寸的平板玻璃和日用器皿 玻璃,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并且将玻璃传人日本. 根据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有西汉早期 (约113BC)翠绿色半透明玻璃杯和玻璃耳杯,成 分分析为铅钡硅酸盐,成形方法为模压法.江苏徐 州出土的西汉楚王墓(128BC)的16个玻璃杯,还 有玻璃兽,玻璃碎块.玻璃杯身为绿色,根据成分 分析为铅钡玻璃,用氧化铜着色,x射线衍射分析 发现有析晶,故不透明.在其他墓葬中还发现了玻 璃璧,玻璃珠. 考古学家从西汉中晚期墓中发掘出玻璃矛和玻 璃玉衣.玻璃矛全长18.8cm,色泽浅蓝,晶莹透 明,有少量气泡,测定其密度为2.47g/em,低于铅 钡玻璃的密度,与钠钙玻璃密度相近,应属于钠钙 玻璃成分系统,而不是铅钡玻璃,为此有人认为是 由西方传人的,但从其外形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 青铜矛基本相似,也有玻璃史专家认为可能为我国 自行制造. 玻璃玉衣片出土有600片左右,形状为长方 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大小不尽相同.这些 玻璃片上均钻有不同数量的孔,将金丝通过穿孔将 玻璃片连接成衣服,穿戴于墓主身上,以代替金缕 玉衣中的玉片.经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这些玻 璃片为铅钡玻璃成分,其中含有微小晶体,故呈半 透明状,类似于乳浊玻璃.有的玻璃片上还压成蟠 螭图腾.玻璃片模压时在熔融的玻璃表面撒上一层 配合料粉,使玻璃呈白色乳浊状,更接近未研磨的 玉石表面. 考古学者还发现西汉直径达23.4cm,厚1.8 em,重1.9kg的深蓝色半透明的谷纹玻璃璧;在广 州南越王墓中发掘出多块浅蓝色,半透明的平板玻 璃,厚3mm,大小为9.5cmX9.5em,也为铅钡硅 酸盐玻璃成分,含Pb030%以上,BaO超过10%.这 些说明了汉代玻璃制造逐步由装饰品向平板玻璃等 实用制品发展,并已安装在建筑上采光.西汉.刘歆 《西京杂记》(上卷)记载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 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达照,毛发不得藏焉., 均说明玻璃由仿珠,仿玉的不透明和半透明制品向 透明方向转变. 日本学者山崎一雄等报道了日本九州出土的早 期玻璃制品,其成分与我国战国时期楚国及西汉早 期的铅钡玻璃制品成分基本相同,均含有较高的 PbO和BaO;另外Et本须玖冈本和字木汲田两地出土 的管状玻璃珠,铅同位素比率与我国出土汉代及汉 代以前的玻璃铅同位素比率相同,铅钡玻璃是我国 古代特有的玻璃成分系统,以此可证明这些玻璃是 由我国输出的.中,日两国考古学家还指出日本还 利用我国出口的玻璃块和玻璃管制造具有日本特色 的玻璃玉勾和玻璃管珠等饰物,说明汉代已有中Et 3 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玻璃》2010年第5期总第224期 玻璃贸易,中国既出口玻璃制品,又出口玻璃管, 玻璃块等半成品.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又 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好机会,玻璃饰品和容器 由西亚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我国,玻璃吹制技术已由 罗马传人,最晚在北魏时期,我国已应用吹管制造 玻璃碗,杯等空心制品. 根据考古发现通过西亚传人我国玻璃有罗马和 萨珊玻璃.古墓中出土的罗马玻璃制品的筒形玻璃 杯,磨花玻璃片以及鸭形器,玻璃杯,玻璃碗,玻 璃钵等. 印度的玻璃珠也随佛教传人我国,此类玻璃珠 呈蓝,黄,绿黑色,有15万个之多,大部分为直径 等于或小于3mm的单色珠,属于管珠类型,考古学 家推断先拉成玻璃管再切割成小段,然后经热处理 成为玻璃珠,其制造方法与我国擀珠法有所不同, 且其成分也与当时我国的玻璃成分有差异,因而认 为是由印度传人的. 魏晋南北朝时将玻璃制作为琉璃屏,晋武帝将 其放在北窗下,透过此琉璃屏可以清楚地看到打开 的窗户,由此可知,当时玻璃已趋向透明,但很遗 憾目前还没有发现此文物. 我国玻璃制造中重大转折是在公元5世纪南北 朝时,从波斯请来了玻璃制造工匠,引进了玻璃吹 制成形法,用无模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