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安地铁施工又发现六座古墓
10月3日,地铁二号线施工方在西安城南东三爻堡村口发现一座东汉古墓,考古专家根据勘探,在其南边又发现了五座唐代古墓,均为“刀把”形。汉代古墓有明显被盗掘的痕迹,而旁边的五座唐代古墓经过现场勘查未发现被盗痕迹。(图1)
“动物俑”为东汉典型随葬器物
10月5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对汉代时期的古墓(M1)进行发掘,该墓葬由墓道、前室及后室三部分组成(图2),死者安葬在后室,前室内摆放着一些随葬品,有庖厨明器(即冥器)陶耳杯、陶案、陶勺,生活明器陶罐、陶盆、陶壶,家禽家畜类明器陶猪、陶鸡等15件陶制品及铜镜、柿蒂形铜饰、五铢铜钱等(图3),根据该墓的墓葬形制及出土的随葬器物可以推断其年代为东汉时期。
“发现时,只剩一个平面,砖砌墓室,有明显的被盗痕迹。”现场的考古技术人员惋惜地说到。东汉时期庄园的规模和数量迅速膨胀,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庄园中既有大量役使的仆役,楼阁屋舍,又有鱼、牧、手工诸业,基本自给自足。这些在考古发现中墓葬内容的变化上也有表现:“关中地区东汉早期随葬品中就已经出现陶制的仓、灶、井、风车、碓房、猪圈、猪、狗、牛、羊等,而且还发现了奴婢和农夫劳作俑。这些随葬品,在东汉中晚期的墓葬中普遍流行,而此次发掘的平民墓葬也出土了上述部分器物,是典型的东汉随葬器物。这正代表着,庄园生活在东汉时期的遍布。”
“四神镜”和“漆奁盒”现身 墓主性别仍难确定
在距离南边不远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个墓群,共有五座古墓,在距离路面以下4米深的位置。据现场施工的地铁工作人员称,之前在这个地方他们就发现有古墓群,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就格外的小心。
地铁站19.2米宽的巷道内,唐代的这五个古墓都是“刀把”形墓(图4),墓道朝南,几座古墓呈不规则分布。现场工人和考古技术人员对一个古墓(M4)进行发掘,在靠近墓主头骨及墓道口的地方,考古人员分别发现一个瓷唾盂和一个瓷执壶,执壶保存完好(图5)。在死者手骨旁边,还有一枚古钱币,上面显示着“乾元重宝”,结合该墓的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推断该座古墓为唐代古墓。
在对靠近北面的一个古墓(M5)发掘时,出土了红色漆奁盒(相当于现代的梳妆盒)残片和“菱花镜”等器物。(图6)
出土的漆盒虽已腐烂,但是放在漆奁盒内的“菱花镜”却依旧崭新,漆盒内还有白色的粉状物(图7),漆奁盒一般是用来存放梳妆用品的,这些粉状物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用的胭脂粉,墓葬中虽然出土了梳妆盒和铜镜,但却不能由此断定墓主性别。
随葬品有力展现了当时流行元素
墓葬中出土的陶案、陶耳杯、陶勺、陶碟、陶罐、陶灶、陶壶、执壶等当时的日常生活用品,体现了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还有力体现了当时流行的元素。
M2中出土了侍女俑、四神镜、塔式罐底座等。侍女俑为典型的盛唐时期风格,女俑高髻广袖,亭亭玉立,悠然娴雅,十分丰满。整个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一致。“四神镜”因铜镜上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种图案而名。这既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地理观念,又构成了自然界的五种物质,也就是传统的五行观念。(图8)
塔式罐是具有佛教特征的一种特殊罐式,流行于唐代。整件器物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高耸的圆锥形盖,中部器身作罐形,鼓腹、平底,下部为高大的底座,承托罐身。唐代时期佛教受到政府扶持形成兴盛局面,塔式罐是作为一种受佛教影响所产生的随葬明器,在唐墓中有较为普遍的发现,它的大量出土对于这一时期丧葬习俗以及文化交流、宗教发展、民族问题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从2005年起,配合地铁施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对二号线沿线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而且在地铁的选线上都避开了重大文物遗址。西安首条地铁――地铁二号线从西汉王侯将相到明代朱氏藩王,地铁南北中轴线就途经57个文物点,38处古墓葬。截至2011年10月,共发现并清理古墓葬130余座,出土器物200余件。
(责编:高功)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