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土资源与经典意识
一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宝库中,陕北民歌具有独特地位。悠久的历史,多元文化交融构成的鲜明地域特色,口语入歌与古代诗歌比兴手法的应用,信天游式的自由发挥与旋律歌词的规范性、严整性,民间创造与文人整理、加工、创作相结合,使陕北民歌成为中华土地上历久不衰、影响巨大、传唱广泛、深为人们喜爱的民歌种类,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支奇葩。据专家统计,仅现存民间的陕北民歌,数目即高达8000多首,而这中间,许多曲目为人们耳熟能详,经久歌唱,成为黄土地特定生活情态、特定情感样类、特定心绪表征、特定时代标志的音乐化符号,创造了中国音乐史话中一道奇丽的景观。
陕北音乐歌舞剧,是在陕北民歌基础上发展创造的一个新品种。其雏形诞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解放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的号召,投身到工农兵群众之中去,认真研究民间艺术,热情向群众学习流行于陕北农村的一种歌舞形式――秧歌,在群众性秧歌的基础上,熔歌、舞、剧于一炉,创作出“秧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其情节单纯,人物少,道具简单,化妆简便,载歌载舞,随时随地均可表演。著名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动员起来》、《宝山参军》等。秧歌剧角色仅有两三个,属于“小场子戏”。因为秧歌剧是实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文艺新成果,与革命斗争实际紧密相连,与根据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故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建国以后很长时间。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为清除“三突出”文艺遗毒,陕西省歌舞剧院应邀携“陕北民歌五首”和《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在首都连续演出,产生很大轰动,许多观众第一次欣赏秧歌剧,深深被那极具生活气息,极富鲜活情调、极有泥土色彩的表演所打动,令人耳目一新,喜爱有加。
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秧歌剧的重新上演,只是历史的一种回声,不得不承认,自此以后,陕北秧歌剧和音乐歌舞剧,再无大的突破、大的发展。在此期间,陕北民歌的辉煌一直在持续,除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在各种音乐会、大型演出场合频频登台外,也唱红了许多专业和民间歌手。而作为陕北民歌的华彩版本,陕北秧歌剧或音乐歌舞剧,却沉寂下来,少有好的创作,鲜见好的剧目,实在令人惋惜。
在人们的审美记忆开始淡化、欣赏心理准备很不充分的情况下,《米脂婆姨绥德汉》犹如一道电光,照亮了陕北的舞台、首都的舞台,照亮了观众既复杂多样又挑剔苛刻的眼光。这部大型原创剧目,实现了陕北音乐歌舞剧在新世纪的一次耀眼爆发。
二
《米脂婆姨绥德汉》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元素,以男女爱情为剧情主线,以乡土风情为背景色调,以文化人类学视角和当代意识为统领,用推陈出新的编创风格,演绎了米脂女子青青和绥德后生虎子、石娃、牛娃三人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
男女情爱,向来是陕北民歌表现的主题之一,而且是一个大主题,产生了许多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带有经典意味的曲目,如《兰花花》、《走西口》、《赶牲灵》、《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叫声哥哥你快回来》等。陕北民歌对于爱情的歌唱,融进了陕北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特色,其感情形态、表达方式、词句调式,有直白,有委婉,有热辣,有凄凉,有深沉,有活泼,有庄重,有谐谑,可谓五彩斑斓,丰富多样。这里的男人刚烈质朴,直率坦荡,这里的女子美丽善良,热烈多情,“清涧的石头瓦窑堡的碳,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米脂婆姨绥德汉即是这种男人和女人的代表。他(她)们是现实中的男女,又是一种文化符号,要用一台音乐歌舞剧写他(她)们的爱情,而且是三名男子与一名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既值得人们期待,又有很大难度。
导演陈薪伊、作曲赵季平、编剧白阿莹“三驾马车”组成豪华的主创阵容,让人振奋。重要的还在于,陕北民歌是一座富矿,可资创作者利用的素材很多,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民歌资源本身已经具备撩拨人心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建构音乐歌舞剧作品,根基雄厚,底气十足,具有难得的先天性优势。难度在于,很难找到一条清新而明朗的故事线索,把那些珍珠般散落在黄土高原的素材串成一体,成为脉络清晰、筋肉丰满、意蕴丰沛的艺术佳构,而且要有人物,要有性格,要有诗情,要有画意,要有感动人心的力量;难在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情节,却要完成故事的讲述,张示情感的激荡,立起人物的造像,实现意蕴的表达,托举出人情人性的内核,一方土地一方人特有的精神内核、气质内核、文化基因的内核;难还难在没有同类题材、同类形式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从昔日的秧歌小剧到音乐歌舞大戏,不只是场景变得宏阔,人物变得众多,而是一次全新的创造,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有一个全面提升。
《米》剧歌词,编剧创作占了很大比重,但却不着痕迹,与原生态民歌浑然一体,以至于让人误以为编剧仅是做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