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水浒后传.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您下载的文件来自天下电子书 出版说明 《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讲述梁山泊劫后幸存的李俊、阮小七、李应、燕 青等英雄,再度聚啸山林,反对坚臣恶霸,抗击金兵入侵,最后到海岛创基立业的故事。 和《水浒传》相仿,书中故事也是从梁山泊开始。弃官家居的阮小七到梁山泊祭奠宋 江等亡灵,被原蔡京爪牙张干办捉拿。阮杀死张干办,携母出逃,路遇开酒店的孙新、顾 大嫂……小说情节由此展开,逐一带出散居各地的原梁山好汉,因不堪坚臣恶霸的欺压, 纷纷再次造反,啸聚登云山、饮马川等地。隐居太湖捕鱼为生的李俊,则和花逢春、乐和 等与湖霸、贪官斗争,因大湖地盘不足发展,终效古虬髯客故事,出海谋取王业。不久金 兵南侵,陷汴京,掳徽、钦二帝。李应、呼延灼等众英雄遂以报国勤王为己任,加入以李 纲、宗泽为首的抗金阵营,抗击金兵,并处死祸国坚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后迫于形势, 冲破金兵重围,弃寨出海,与李俊会合,立李俊为暹罗国主。小说继承了《水浒传》的优 良传统,讴歌了梁山好汉们除暴安民的侠肝义胆和抗击侵略的爱国爇忱。小说结尾写李俊 领兵救驾,接受宋高宗赐封,表现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也和《水浒传》一 样,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所不能跳出的框框。 《水浒后传》在艺术上也继承了《水浒传》的传统。书中描写好汉们与贪官恶霸等的 斗争,有许多津彩动人的情节。如京剧《打渔杀家》的故事,就取材于书中第九、十两 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较饱满、鲜明。几个主要人物,都能保持《水浒传》中的性格形 象,有的还有所发展。小说语言也多汲取民间口语,活泼生动,晓畅通俗。 《水浒后传》旧题“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现存最早的康熙甲辰(1664) 本内封上刻有“元人遗本”,下有一段文字:“宋遗民不知何许人,太约与施(耐庵)、 罗(贯中)同时,特姓名弗传,故其书亦湮没不彰耳……”其实“古宋遗民”、“元人遗 本”都是托词,真实作者乃是号雁宕山樵的明遗民陈忱。陈忱(1615-?)字遐心,一字 敬夫,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自幼好博览群书,经史之外,稗说野乘,无不涉猎。据 他自己说,年轻时,曾寄居野寺,“篝灯夜读,情与境会,辄动吟机,眠餐不废者三年” ,然后出游福建、两广、湖南,“凡四易星霜”。明亡时,他正值盛年,面对家破国亡、 江山易代的巨变,他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以明遗民自居,绝意仕进,靠卖卜拆字为 生。曾与顾炎武、归庄、顾樵等名士结成“惊隐诗社”,以民族气节相激励。曾著有《续 廿一史弹词》、《痴世界》曲本及诗文杂著等,均散佚不传。《水浒后传》为他晚年“白 发孤灯续旧篇”之作,于书中寄寓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憧憬恢复之心。书中写李俊立国海 岛,显系影射郑成功拥兵台湾抗清之事。陈忱的友人魏耕,就因被指控为“通海案”的主 谋,于康熙元年(1662)被斩。《水浒后传》托名“古来遗民”,既暗寓了作者的民族立 场,也是为逃避清初惨酷的“文字狱”的滢威。 我们这次出版《水浒后传》,是以绍裕堂刊本为底本,参校大道堂本光绪三年 (1877)申报馆排印本等版本,作了一些订正。原刊本正文之前有一篇《论略》,评论梁 山泊人物,落款“樵馀偶识”,正文行间又有若干小字批注,现在均已删去。整理中有不 当之处,敬希读者诸君指正 水浒后传序 尝论夫水发源之时,仅可滥觞,渐而为溪为涧,为江为湖,汪洋巨浸,而放平四海。 当其冲决,怀山襄陵,莫可御遏,真为至神至勇也!及其恬静,浴日沐月,澄霞吹练,鸥 凫浮于上,鱼龙潜其中,渔歌拥-,越女采莲,又为至文至弱矣!文章亦然。苏端明云: “我文如万斛泉。”是也。《水浒》更似之,其序英雄、举事实,有排山倒海之势;曲画 细微,亦见安澜文漪之容。故垂四百馀年,耳目常新、流览不废。近世之稗官野乘,黄茅 白草,一览而尽,不可咀嚼。岂意复有《后传》,机局更翻,章句不袭,大而图王定霸, 小而巷事里谈,文人之舌,慧而不穷。世道之隆替,人心之险易,靡不各极其致。绘云汉 觉爇,图峨嵋则寒,非一味铜将军铁绰板提唱梁山泊人物已也。 嗟乎!我知古宋遗民之心矣。穷愁潦倒,满腹牢蚤,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 局而著成之也。然肝肠如雪,意气如云,秉志忠贞,不甘阿附,傲慢寓谦和,隐讽兼规 正,名言成串,触处为奇,又非□然如许伯哭世、刘四骂人而已。 昔人云:《南华》是一部怒书,《西厢》是一部想书,《楞严》是一部悟书,《离蚤 》是一部哀书。今观《后传》之群雄之激变而起,是得《南华》之怒;妇女之寒愁敛怨, 是得《西厢》之想;中原陆沉,海外流放,是得《离蚤》之哀;牡-滩、丹露宫之警喻, 是得《愣严》之悟。不谓是传而兼四大奇书之长也!虽然,更为古宋遗民惜。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