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鸭绿江畔神秘的“上树鸭”
俗语说“赶鸭子上架”。可你见过会上树的鸭子吗?一位执著的鸟类爱好者,用长达8年时间寻找一种鸭子,一种会上树的鸭子,这种鸭子一直在树上絮窝,它就是“中华秋沙鸭”。
寻找神秘的“上树鸭”
1006年3月10日,集安市宁静而祥和。
集安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集安市的外围到处有古墓群,资料显示,集安市文革前有1.2万余座,十年浩劫之后,现今有编号的为7000余座,仍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集安面对川流不息的鸭绿江,背靠山高林密的老爷岭,早些年山上鸟兽出没,自古就是出猎人和渔人的地方。
然而就在那天,一个有些沉闷的午后,有一个人背着帆布包,手里拿着照相机,不时俯下身子低头扒拉着草丛,在墓群周围寻找什么。这个陌生人的身影,引起了生活在附近人们的警觉,难道他是一名盗墓贼?
他叫姚文志,是集安市网通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位鸟类爱好者。
为避免猜疑,姚文志绘声绘色向人们介绍:“我正在寻找一种鸭子,一种会上树的鸭子,它在树上絮窝。”鸭子离不开水,一般都在江里水里游,即使上岸也在江边,怎么可能上树?大家一听都乐了,觉得难以置信,姚文志肯定在编故事。
那么,究竟有没有会上树的鸭子呢?
姚文志肯定地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早在7年前,自己就与这种“上树鸭”结缘。
那是1998年3月中旬的一天,正值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河流还没有解冻,惟有鸭绿江中下游的云峰发电厂坝下到渭源水库之间约50公里江段可以打鱼,因发电冬季不结冰。姚文志在鸭绿江边打鱼时,发现一只受伤的看似鸭子的怪物。他不由一阵纳闷,打过很多种野鸭,从没见过这样的一种鸭子,长着鸭子脚,可嘴又不同于一般的鸭子嘴那么宽,而是特别窄,还带有钩,通红通红的,头顶还有一撮毛。
姚文志当即把这只怪物带回家,仔细观看研究,发现鸟是尖嘴,头上长有羽冠,身上有花纹。鸭嘴呈红色,头部和颈部为墨绿色,背部为黑色,身体雪白,非常漂亮的一只鸟。
姚文志自幼就跟随当地第一猎手学艺,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渔猎者。自从封山育林以来,国家不允许捕杀野生动物,姚文志也近乎“失业”了。有着20多年打猎经验的姚文志,对集安市的野鸡、野鸭只要看一眼就能叫出名字。但眼前这只怪物,姚文志还是平生第一次看到,他预感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鸟,于是咨询当地几位有30多年打猎经验的老师傅,都说从来没见过这种像鸭子的怪物。还有人劝说把它杀了炖着下酒,姚文志舍不得。
为探明身分,姚文志又抱着鸟找到林业部门,林业局有关人员最后鉴定为“鱼鹰”。姚文志不相信这是一只鱼鹰,带着遗憾和失望回到家中。“鱼鹰”是那样的漂亮。几天后,在姚文志的精心饲养下,“鱼鹰”逐渐摆脱了死神的纠缠,恢复了原有的生机。姚文志不忍心让它再受到伤害,决定放归大自然。放归的过程中,为了留下一个纪念,姚文志也模仿鸟类研究人员的一些做法,用家庭铝制汤勺打制了一个粗糙的脚环,并在脚环上刻上“CHINA吉林集安姚”的字样和家中电话号码。“鱼鹰”在姚文志的注视中,在空中飞行了60多米后,一头扎进湍急的江水中,约半分钟后在江心处浮出水面,它抖了抖头上的羽冠后,一个猛子再次扎进江水中,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只奇特的鸟在姚文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
寻鸭途中与野猪狭路相逢
放走了那只神秘的鸭子,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姚文志心里仍萦绕着关于神秘“鱼鹰”的迷雾。于是,喜欢刨根问底的他买回有关书籍,想查出那只“鱼鹰”的来龙去脉。可很多书里都没有相关资料。姚文志对妻子道:若不弄明白那只“鱼鹰”的事,我一生都不甘心。
倔强的姚文志一心想破解那只神秘“鱼鹰”身上的谜团,可他请教了很多鸟类专家和朋友仍一无所获。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姚文志翻看着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长白山鸟类》一书,其中一幅图画让他眼前一亮,太像那只放归的“鱼鹰”了,他的心跳有些加速。
书中介绍:这是一种名叫“中华秋沙鸭”的动物,是一种候鸟,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繁殖,在中国长江以南越冬。1864年,英国人哥尔德在中国采到一个雄性幼鸭标本后,定名为“中华秋沙鸭”,世界各大自然博物馆都能为拥有一只此鸟标本而自豪。此后,再无人拍摄过真实清晰的影像。
让姚文志惊讶万分的是,书中还介绍,“中华秋沙鸭”是世界上惟一会上树的鸭子,它在树上筑巢,而决不在地面筑巢。姚文志对此一头雾水,有句形容不可能事情的话说:赶鸭子上架。鸭子会上树吗?它那脚是长着蹼的,只会游泳,不像是爪能上树。他养那只鸭子时,它从没挠过他。他不敢肯定:那只鸭子到底是否会上树?书上说它挺珍贵,他也倍感珍惜:应该再找到它拍照或录像下来。
书中还记载,中华秋沙鸭是特有鸟类,属于雁形目鸭科,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