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借鉴还是模仿.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借鉴还是模仿   2007年12月9日,“山西首届魅力新农村建设论坛”及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省各市130余名村官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旨在交流、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   会议期间,最为耀眼的两位村官是: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党委副书记段林川、大连市金州区后石村原党委书记陈玉圭。当两位“明星”村官在台上展示各自村的美好景象与成功模式时,台下的省内各位村官眼中流露出的是艳羡与崇拜。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位村官由衷说道 “会后一定要去人家那看看。”   去南街村、后石村看看、学习的村官很多,据段林川介绍,有时每天接待好几拨。看后如何走?借鉴还是模仿?诸多疑惑摆在渴望发展的山西省村官面前。山西省壶关县小逢善村、柳林县葛家山村都曾学习南街村模式,但前者成功了,后者却难以为继。      “移植”南街村模式      类似于山西大多数农村生活规律,这个世纪初的柳林县葛家山村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守家务农,集体经济寥寥无几,但自从2003年“移植”南街村模式以来,葛家山村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   在葛家山村村口便能看到高大的毛泽东像。   每天早晨7时,柳林县葛家山村的高音喇叭里,准时响起了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自从学习河南著名的南街村模式走上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后,村里每天早、中、晚各放一次革命歌曲。村里还要求村民每天背毛泽东语录。   除了这些,葛家山人常常能听到的,还有村支书王牛霸在高音喇叭上的骂声,批评损害集体经济的行为。加强村民对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是葛家山村委除了经济发展以外的最大工作。   截至2007年,这种集体经济模式在葛家山已经实行四年,从最初的成功到现在的困境,葛家山人面对的不仅仅是走不走集体经济、听不听毛泽东语录,而是集体经济今后如何在市场中站住脚。      一笔“意外”之财      2003年,葛家山村分到了1700余万元的煤炭补偿费,分给村民每人2.4万元后,还剩余400多万元。村支书王牛霸称之为“一笔‘意外’之财”。   “钱不能就这样放在村委,过几年花光了,到时葛家山还是一穷二白。”村支书王牛霸决定用这笔钱发展集体经济。以前王牛霸去过南街村考察,一直羡慕南街村的繁华。   分到钱后,王牛霸带上村干部去各地“旅游”,先去深圳特区,后是华西,最后是河南南街村。王牛霸说“几经考察,我更加认定了南街村的集体经济模式。”回到太原当天,王牛霸当即组织干部开会,讨论村子今后的发展o“不能拿村里的钱白旅游,看了这么多,要给村里找条路。”   会议开到凌晨4点多。村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深圳的差距太大,华西村要求太高,大家最终选定了南街村的集体经济。“办个砖厂比较符合实际,村里的黏土土质好,是现成的资源,而且柳林也没几家砖厂,开办后效益肯定不错。” “南街村就是从泥蛋蛋起步,我们村完全可以学。”王牛霸说。会议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要求干部包干说服亲人与村民,全村20多名党员,必须将村里人全部说服。   包干说服工作完成后,随后召开的村民大会不仅通过了村委会修建砖厂的决定,除了村干部的集资,一部分村民还自愿投资。“砖厂投资近700万元,除村集体的400多万元外,其余则为村里集资和贷款。村民集资1000到5000元不等,村干部必须投资1万元。”村办公室主任王金德介绍。回忆当初,王牛霸说:“没有这笔钱,走南街村的路只是我的一个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砖厂是葛家山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村里最早的集体经济实体。2003年砖厂建立后,葛家山村正式走上了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第二年就盈利3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从1000余元上升到3000多元。   随后葛家山村又建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及蔬菜大棚。2004年开始,又将村民所有土地全部回收,统一种植优质核桃、红枣等经济林木4万余株。同样分到煤炭补偿款的郭家山村民非常羡慕葛家山村的变化。“人家钱少能搞成这样,我们村钱多却怎么也搞不成,主要是人家村里有个说了算的书记。”      “红色”教育      砖厂建在村边的大坝上,从正门进入砖厂,首先看到的是一座4米多高的毛泽东右手高举指向前方的雕像。雕像四面环绕的草坪在这个尘土飞扬的砖厂里特别抢眼。   早晨放《东方红》,中午放《社会主义好》,晚上放《大海航行靠舵手》,是葛家山村的规定。与南街村如出一辙。   早晨七时半,东方红的乐曲即将结束时,工人们陆续到厂。厂里每天的早饭也是准时备好,汤面馒头,每当一个人盛上汤后,食堂工作人员就会将一颗剥好的煮鸡蛋放到他的碗里。按照规定,村里的工人都在这里吃饭,中午则是肉烩菜和面,晚上是稀饭和馒头,外加小菜。这样的伙食在葛家山村每人每天扣0.35元,不分干部工人,一视同仁。   在这里最为严厉的规定是葛家山村必须人人背毛泽东语录,每户家中必须有毛泽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