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耀州窑宋代梅瓶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耀州窑宋代梅瓶赏析      梅瓶最早出现在宋代,是一种储酒、储水的用具。“梅瓶”这一称谓,直到清末《陶雅》一书中才出现。关于它的得名《饮流斋说瓷》中解释为:“梅瓶,口小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可见,到了清代,梅瓶不再是实用为主的酒具,已演变为单纯的陈设品,被作插花之用。今天向大家介绍几件耀州窑宋代梅瓶,它们都是当时实用的酒具。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耀州窑宋代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图1),通高48.4厘米,口径7.5 厘米,底径11 厘米。小口,短颈,圆肩,长弧腹,下腹斜收。瓶身比例匀称,修长挺拔。通体施青釉。颈下、肩下、腹下分别有两道旋纹,将肩、腹和胫部分成三个装饰区域。肩部刻二方连续的缠枝牡丹纹,腹部也以四方连续缠枝牡丹纹为装饰,枝叶左右、上下起伏缠绕,花朵饱满,枝叶绵长,构图严整又富于变化。胫部刻仰莲瓣纹。这件梅瓶体高、容量大,口小,是当时存放酒所使用的器具。梅瓶的小口是为了避免盛装的水、酒溅出,并且利于封存,减少酒的挥发。   陕西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出土有一件青釉刻花瓶(图2),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瓶通高30.5 厘米,口径5.5 厘米,底径8.8 厘米。小口,圆唇,卷沿,短颈,折肩,长腹稍鼓,隐圈足。胎为白色,质细腻、坚致。通体施青釉,色调青绿,釉面有开片,釉面光亮。瓶身装饰分三个层次,肩部与下腹刻双层尖状覆仰莲瓣纹,腹部主体纹饰为刻花缠枝牡丹纹,以盛开的牡丹花作横纵向缠枝的四方连续图案,缠枝蜿蜒曲折,线条活泼流畅。这件刻花瓶的器型与旧时人们洗衣服所用的棒槌比较相像,通常也称为棒槌瓶。器型虽然比常见的梅瓶小,容量较少,但也是用以存储酒类的器具。所不同的是,这种造型的梅瓶因为体型较小使用起来比大梅瓶更方便,也可能是进行二次分装时使用的。   耀州窑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窑址发掘出土的宋代青釉刻花婴戏葡萄纹瓶(图3),通高42 厘米,口径11厘米,最大腹径24.6厘米,底径13厘米。瓶圆凸唇,广口,短颈上细下粗。斜折肩,肩及上腹隆起,下腹缓收,隐圈足。釉色翠青,玻璃质感强。灰胎,质略粗。瓶肩部刻两只凤凰衔葵花,纹饰环绕肩部一周。腹部刻婴戏葡萄纹,两条葡萄藤在瓶腹呈“∽”形起伏缠绕。枝叶当中均匀分布着四个嬉戏的儿童,高低错落,他们当中一个攀援、一个稳坐、一个回眸、一个扳枝,神态活泼可爱。这几个儿童都带着项圈、手镯,脚穿布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图案疏密有致,布局合理,主体突出,形象生动。下腹部刻有仰莲瓣。这是一件耀州窑现存少有的大件器物,瓶口较大,不同于一般梅瓶,应该是由小口梅瓶改进而来的。这件器物的高度降低了,容量也相对减少,口部与底部尺寸增大,放置起来比传统梅瓶更为稳当,适合放在酒家的柜台上或是家中的厨房里,可以用酒提子直接打酒出来,更加方便。也许这种梅瓶是为了方便酤酒而专门烧制的。这种大口梅瓶在黄堡耀州窑遗址中曾出土过多件。      黄堡耀州窑遗址中还出土过一种器型很小的梅瓶,如图4。这件梅瓶高12.2 厘米,口径3.6 厘米,足径4.1厘米,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圆唇,侈口,口较大,矮颈较直,斜折肩,纺锤形长腹,矮圈足外撇。灰胎,多气泡,质坚。青绿釉,色深沉,釉面匀净,玻璃质感强,釉层多气泡,光润明亮,施釉至足,足心有釉。肩部有一周凸棱,腹部的主体纹饰是二方连续的缠枝菊纹,花朵饱满,生机盎然。主体图案下刻叶纹用以烘托主体纹饰,腹下刻一周仰莲瓣。瓶的局部有粘疤。虽然这种酒具器型很小,口较大,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它也是一种由传统梅瓶演变而来的器型。在这种梅瓶中装酒放在餐桌上,人们用它直接向杯中、碗中斟酒,倾倒时不会洒漏。它容量小、重量轻,造型小巧精致,放在桌上比较文雅,微鼓的瓶腹也更便于用手把握。   以上介绍的几件梅瓶中有三件与常见梅瓶造型不同,并且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原因是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用途,有用来存储的大梅瓶,有可以用来存储或分装的棒槌瓶,也有专门用作酤酒的大口梅瓶,还有放在餐桌上直接斟酒的小梅瓶。各种不同的造型是根据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满足了使用者不同的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的体现。   这几件梅瓶均采用了刻花的装饰手法,也都施青釉,具有典型的耀州窑特征。耀州窑的刻花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生动活泼,被誉为“中国北方刻花青瓷之冠”。所采用的刻花方法是“直刀刻、旁刀剔”,刻制纹饰图案时,首先用直刀刻出纹饰的轮廓线,再用斜刀在轮廓线旁剔出一个坡面,纹饰中的每一处线条都是两刀刻成的。这些器物在施釉烧成时表面的青釉熔融,在刻花的凹槽处形成积釉,使凹槽处釉层厚,颜色较深,于是图案轮廓线外便形成了一个“黑面”,使纹饰图案更为突出,从而在器物表面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耀州窑的青釉是玻璃质感很强的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