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结核艾滋病的控制
2007年安徽省在16县调查结果 表1 低流行区与较高流行区结核病人HIV检测结果比较 类别 人口数(万) 登记HIV感染率(‰) 期间登记结核病人数 HIV检测结核病例数 HIV阳性数 HIV阳性率(‰) 较高流行区 860 0.407 1592 1542 8 5.2 低流行区 670 0.017 1446 1196 0 0 合计 1530 0.236 3038 2738 8 2.9 安徽省在16县调查结果 表2 2738结核病人HIV检测结果年龄分布 年龄组(岁) 例数(%) HIV(+)数 阳性率(‰) 1-15 17 0 0 15~ 316 0 0 25~ 279 4 14.3 35~ 366 3 8.2 45~ 369 1 2.7 55~ 578 0 0 65~ 813 0 0 合计 2738 8 2.9 (耐结核药) TB/HIV双重感染者极易发生耐药。美国许多研究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明显高于HIV阴性者,远高于HIV检测情况不明者,而且发生MDR-TB 的危险性也比HIV阴性者明显增高,前者高达19%,后者仅6%(2007-2008中国肺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率为8.32%)。故不论是单耐或耐多药都与HIV感染有着一定关系。 引起耐药原因有: ①AIDS患者胃肠道病变,药物吸收不良; ②AIDS晚期免疫功能的抑制,体内MTB持续活跃繁殖; ③依从性差,治疗不规则。 (痰菌阳性率) 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率低。 HIV/AIDS并发肺结核的分支杆菌检查阳性率低,可能与肺部病变很少发生组织破坏,少有空洞形成有关;也可能与被吞噬于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抗酸性减弱或消失,致使常规抗酸染色不易检出有关。但对痰、组织液或分泌物培养、组织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HIV/AIDS中,涂阳结核病检出率低于涂阴结核病检出率,阳性检出率为0.76%,阴性检出率为1.8%,涂片阳性占TB/HIV双重感染病例的30%。也有报道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占40.3%。 (CD4与结核病发病) HIV/AIDS结核病的发病概率,随病人CD4细胞数的降低,而逐渐增加。郑献民研究报道: 当CD4在300-400/mm3之间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的发生率为8.20%,以肺外结核为主。 当CD4在200-300/mm3时,发生率为14.75%。 当CD4为100-200/mm3时,血性播散型肺结核、结脑同时出现,结核病的发生率为22.95%; 当CD+4100/mm3时,血播性和结脑的比率明显上升。 当CD450/mm3时,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崩溃状态,各类型的结核均可出现,血性播散型肺结核及结脑是最易发生和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PPD试验阳性率) PPD试验阳性率低。 根据我国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CD4细胞计数可反映HIV病毒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破坏程度,当CD4细胞计数500、CD4/CD8比值1时,表示免疫系统尚未被破坏或少许损坏。 当CD4细胞计数在200—499时,表示免疫系统中度损坏。 当下降到200以下时,表示免疫系统有严重损坏,可判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已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控制进展 目 录 一、艾滋病流行形势和特点 二、TB与HIV/AIDS的相互影响 三、流行病学角度的结核病和艾滋病控制策略 四、TB/HIV双重感染控制思路 五、TB/HIV双重感染控制研究进展 2007年全球艾滋病状况 * 全球有332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成年人约为3080万,15岁以下的约为250万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依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达2250万,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68%。 2007年全球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约为250万,相当于感染者每天增加6800多人。 2007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达210万,相当于每天5700多人死于艾滋病。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截至2009年4月底,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 290880例,平均每月新报告HIV约3800例. 疫情前六位:云南、广西、河南、新疆、四川、广东 全国感染者估计数70万(55-80万)。 传播途径构成比:累计数仍以吸毒为主33.2%;当年数以经性为主51.8(08年);52%(09年1-4月)。 主要感染人群:高危人群、农民、文化低、经济差。 * 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 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 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 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 疫情估计结果显示,2007年估计总数较2005年增加5万,现存艾滋病病人数由2005年的7.5万增加到2007年的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细胞工程课件nn.ppt
- 细胞生物学线粒体(生物医学工程).ppt
- 细胞的有丝分裂6.1.ppt
- 细胞生物学诺贝尔人物介绍.pptx
- 细胞的癌变(完).ppt
-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ppt
- 细胞生物学PPT第二章 细胞、基本组织和运动系统2.ppt
- 细胞生理学(2011-8-2).ppt
- 细胞工程PPT演示文稿.ppt
- 细胞的进化与起源.ppt
- 工业互联网平台5G通信模组适配性在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与创新.docx
- 消费升级浪潮下,2025年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门店导购系统.docx
- 2025年废弃药品包装回收与环保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docx
- 食品行业智能化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与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与市场布局报告.docx
- 儿外科住院医师《小儿急诊外科必看考点》模拟考试卷.doc
- 消费升级浪潮下,2025年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智能推荐引擎技术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老年医学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创新应用深度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