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生物学线粒体(生物医学工程)
第五章 线 粒 体 ;1850年,德国生物学家Rudolph K?lliker第一个发现线粒体, 并推测--这种颗粒是由半透性的膜包被的。
1898年对线粒体进行命名。
1900年,Leonor Michaelis用染料Janus green对肝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消耗氧之后,线粒体的颜色逐渐消失了,从而提示线粒体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
1948 Green证实线粒体含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1949 Kennedy和Lehninger发现脂肪酸氧化为CO2的过程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1976 Hatefi等纯化了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Mitchell(1961-1980)提出了氧化磷酸化的化学偶联学说,从而证明了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部位。 ;线状;图1 成纤维细胞线条状线粒体;图2 家兔肝脏细胞颗粒状线粒体;图3 蝙蝠肝脏细胞棒状线粒体;;;;1.外膜;2.内膜;3.嵴与基粒;2. 基粒;外膜;基粒的结构:;三、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和酶的分布 ;基质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四、 线 粒 体 的 功 能 ;细胞氧化的基本过程 ;线粒体基质;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内膜上的两条呼吸链;Transport of electrons from NADH;Transport of electrons from FADH2;;ATP合成酶(ATP synthetase);小结 ;能量生成;五、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核遗传系统的制约;线粒体基因组组成;12SrRNA;;2.线粒体DNA的复制;3.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几乎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进行;
线粒体蛋白质的起始氨基酸是甲酰甲硫氨基酸;
线粒体合成的蛋白质数量较少,只占线粒体蛋白的10%,其余的都是由核基因所编码的,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起始因子、延伸因子、释放因子、以及核糖体蛋白质等等;
线粒体有自己特有的遗传密码表,和核基因组中的通用遗传密码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U就是一个终止密码子,后面的两个A是poly(A)的。
蛋白质合成系统对药物的敏感性与细菌一致,而与细胞质系统不一致;密码子;六、线粒体的增殖----分裂增殖(分两个阶段);线粒体的分裂(电镜结构);线粒体与医学; 线粒体异常导致的疾病:
如:KSS 综合症:眼肌麻痹、小脑、心脏异常
MELAS 综合症:中风样发作、癫痫、痴呆
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精病:视神精坏 线粒体心肌病:心力衰竭、全身肌无力??
水肿等、周围视力存在
帕金森病:震颤性麻痹,痴呆等。;利用呼吸链组分进行疾病治疗:
Cytc 治疗CO中毒、缺氧窒息、心肺功能障碍
ATP 治疗体质虚弱
CoQ 治疗牙周病、高血压、肌肉萎缩症
NAD+ 治疗进行性肌萎缩、某些肝病.
毒物和药物可作用于呼吸链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缺氧、呼吸链受阻)
氰化物中毒(分子小、扩散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断电子传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