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把新装换旧服
影片《投名状》开拍时还叫《刺马》。《刺马》是老戏,民间传说的清朝四大案之一,说书、戏曲的保留节目。向恺然(署名平江不肖生,1889―1957)的章回小说《江湖奇侠传》主要情节也就是“刺马”,传奇加上情色,笔法颇新,甚至还写到一些性心理的学问。其实这是晚清时期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封疆大臣、两江总督马心仪被刺杀,牵涉到整个政局矛盾,牵涉到太平天国起义引起的权力再分配,也牵涉到前后三任此职的曾国藩。民间一传说,就成了桃色事件。结义三兄弟,大哥马心仪淫乱二哥的妻子,三弟出手“刺马”,杀了大哥。陈可辛导演重金打造这部最新《刺马》,影片拍了一阵子,剧组宣布改名为《投名状》,理由是人家总提起老牌电影导演张彻的名作、邵氏出品的《刺马》。我想这也许是早预谋好的,明知道这名称已经用过多少回了,但“刺马”的名气实在大,先借来当“垫脚石”,然后再抛出“投名状”――这个怪怪的词让人晕眩一气。
一些媒体上也解析了“投名状”这个说法的出处是《水浒》。林冲投奔梁山,低三下四地对寨主王伦说:“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你就收留了我吧。王伦是个真小人,你说“投名”吗,他就拿这做话头,那你得“把一个投名状来”。“状”就是证明,你得去杀个人,提个人头来作“投名”的证明。这是王伦编造出来为难林冲的,《水浒》中并没有写这门江湖规矩,在梁山上后来谁也没再提起这个名目。有的续书里偶也提到“投名状”,比如《荡寇记》,与《水浒》不相干。近年一些恶搞类的书籍中,把“搞名状”炒了起来,如《黑话水浒》、《漫话水浒》、《水浒灰社会解密》等等书中都炒。电影《投名状》的一些宣传文字所作的解析,多少有点含糊其词,掐头去尾地说成是梁山泊的定规。这么穷根究底一番,为的是说明现在做电影(或做其它文化产业)要弄出个好名称、新名称有多难。用“投名状”来演义故事,其实也不须要恪从原意。在电影《投名状》中,身为官军的大哥李连杰与出身盗寇二哥刘德华、三弟金城武结拜金兰,在杀气腾腾的场面里,英雄们大呼,“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杀,”这就是投名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后头这一句真有点不好理解,什么叫“乱我兄弟”、什么叫“视投名状”――反正就一种“说头”,一种新的“广告词”,不必太当真。
《刺马》原来故事主线是奸情、复仇与公案,主要的戏文是在案情审理过程展开。这部分故事大家比较熟悉,在新的影片中怎么演释都很难再出彩。二哥刘德华与妻子徐静蕾燕尔相爱的场面,小“露”了一点点;大哥李连杰与弟媳勾搭成奸的场面,也只能蜻蜒点水一番,总不能弄成《色?戒》那般翻江倒海。大哥胸怀壮志,在影片中还扯上凭借铲灭太平军的功绩重建江山的伟大理想。李连杰擅长的是动作,拳来脚去怎么练都不怕,到了激情戏的场面,多少就有点生涩。在好莱坞跟美国女影星搭戏时,人家做出无私奉献的样子让他给宽衣解带,李连杰硬是掐着手指尖去开她的拉链,一副东方美德的形象。在《投名状》中要跟徐静蕾来激情戏,据说在开麦拉之前要到场外雪地里奔跑一气,才敢壮着胆子上镜头。英雄也有“气短”的时候。徐静蕾的戏当然好,有点粗笨的打扮掩饰着内心的风情。动作不大,眼神往往低垂,一瞥一乜中却带着蓬勃的春意。三弟金城武原先很崇拜大哥,但后来凭着“头名状”的名义出手灭了他,这个心理过程在影片中戏分颇重,却不够“大动作”。所以,这部影片吸引观众的倒是那十几分钟的战斗场面了。清廷官兵、山寨强人、太平军,三方对垒。在太平军劫难中,大哥救了二哥一把,遂导致二哥被招安,成立“山字营”共同对付太平军。几场血战,拍得惊心动魄,场面气派、画面有震撼力。把太平军团团包围住的场面,像云团、像旋涡,有点像邦达尔丘克导演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经典镜头。
有人说“华夏、华夏,华服广厦”。咱们历代服装都很漂亮,就是清代特难看。这些年来经过电视剧不断改造,很多人也看得眼顺了。当然,也有人仍然一看就气不顺。清朝的戎装更难看,以前绣像画中清军官兵基本上没有“武装”。电影《甲午海战》、《大清炮队》等等也都是长袍马褂。倒是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穿了一身清军带铠甲的战袍,样式是经过认真考证的,象模象样。从资料上查一查,清朝的中央军――八旗原来有“豪华”的军服。在清朝早期,军队穿带笨重的铠甲作战。后来,火枪火炮上来的,铠甲反成拖累,只能作摆设了,在阅兵时穿一穿。打战时穿“绵甲”或干脆就是长袍马褂,都是贼难看的,有图片为证。有史以来,军人最好看的铠甲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尤其是五代的军装很完美。所以绘画、戏剧或者各种塑像,凡武将都给弄成五代军人的样子,管你是春秋时期的诸候,还是关公、岳飞、李闯王等等名将,一律穿五代军装,连寺庙里的四大金刚也不例外。
《投名状》这部电影服装设计代表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时值清朝末年了,三兄弟都还穿铠甲上阵,样式威武,有豪悍之气,另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