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走近附加题教案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近附加题教案精选

建湖二中高三语文附加题复习教案 如何应对高考语文附加题—考什么怎么考 备课人:张明  审核人:胡登国 教学目标: 1、了解附加题考试题型,熟悉附加题考试模式。 2、初步掌握附加题解题方法。 3、了解附加题复习策略。 教学设想: 刚进高三,学生不了解附加题考什么,没见过附加题的样式,对附加题是一片茫然, 也不知道附加题的重要性,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附加题考什么怎么考,熟悉一些解题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激发学习附加题的兴趣,制定学习附加题的计划,探索复习附加题的策略打基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端正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江苏高考从2008年开始在语文试题中增加了附加题部分。尽管现在考试总分为480分,但在高考中对考生起决定作用的不在前面那440分,而是这后面40分。因为那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多年基础的积淀,知识能力水平基本定型,高三一年的复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语文附加题这一块,因其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的独特性和新颖性(除材料归纳与分析外,其他考点均与前160分考点不重复,亦即为新增能力考查点),以及大家基本在同一起点出发等原因,很可能会出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优生差生不分先后,甚至出现“优汰劣胜”的局面。在高考中不少前440分成绩平平的考生凭着附加题的优势,轻松上线,而部分前440分得分不错的所谓优等生,却因附加题太差而黯然落第。而因附加题的发挥不佳而影响考试情绪的现象在高考中也比比皆是,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决定文科考生“生死”的也许就是语文附加题。同学们必须充分认识语文附加题提升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破除无足轻重的麻痹思想和期望一蹴而就的投机思想,充分做好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稳步前进的思想准备。特别是那些自以为语文基础不错的同学,千万不能妄自尊大,而应改变观点,用心钻研探讨,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保证时间,抓实这一内容的复习。 二、熟悉附加题考试内容,了解附加题复习策略 文言文阅读:2题,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分 ; 简答题4分。 名著阅读:3题,15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多项选择题。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题,15分。包含要点归纳题和表述题。 (一)文言阅读10分(断句6分,简答4分) 《考试说明》: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文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使之读懂文言语段,准确断句。 1、古文断句题,6分。 例:(08年江苏卷)2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基本方法】 (1)把握大意,先从易解处断开。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 /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2)难解处,抓关键词句,调动文言知识积累,尝试断句。 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 予按 / 此正是迁之微意 (3)基本断开后再把文意梳理一下,不但看语气是否顺畅,还要看语意是否合乎情理。 诸垒相次土崩 / 悉弃其器甲 /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 / 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 →诸垒相次土崩 / 悉弃其器甲 / 争投水 / 死者十余万 / 斩首亦如之 【复习策略指津】 (1)掌握常见的断句方法 基本原则:不要急着下笔,先通读理解。有疑问的寻找标志:找名词或代词、虚词、动词、言词等词语标志。看是否有排比 、对偶、对称、 反复、 顶真等修辞。看有无总分关系。 (2)加强语感培养 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言语的关键。每天早读课,让学生用心诵读《考试说明》中的古文背诵篇目及其他重要篇目,巩固记诵效果,积累文言词语,更在反复阅读中培养了良好的文言语感,一举三得。只要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纵使不太熟悉语法,也能很好地分清句读。 (3)坚持知识积累 每人必备一本笔记,平时坚持整理记录一些文言及文化常识。如:重要人物的名、字、号,官职,年号,文化现象……这些有时都是解题的钥匙。2008年考题:“皇帝、六经”分别指先秦的哪两个学派?2010年考题: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分别指哪四类?《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考查的都是文化常识,且范围呈越来越广的趋势。 2、文言简答题,4分。 例:(08年江苏卷) 22.“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的哪两个学派?(2分) 2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