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立案标准修订研讨.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渎职罪立案标准修订研究 竹怀军+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公布实施了《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 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该司法解释对 刑法的正确实施、有效地打击各种渎职犯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 的变化和司法实践的深入,《立案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司法实践的需 要,急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一、《立案标准》与其他刑法解释的冲突与完善 (一)渎职罪主体解释之间的冲突 1997年刑法将渎职罪的主体由原来的“国家工作人员”修改为“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立法机关如此修改,“旨在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重 大”①,但也引发了理论上新的争论和司法实践申的诸多困惑。“面对改革、 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大量新问题,刑法却显得软 弱无力,刑法防卫社会的功能受到质疑。”②由于国家机构精简和政府职能的 转变,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逐渐从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大量企事业编 制的单位经合法授权从事一些具体的管理市场和经济的职能、拥有行政职责 以及管理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职权。有的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了一 部分国家机关以外的人员(例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从事 公务。上述人员虽然在形式上未列入国家机关编制,但实际是在国家机关中 工作或者行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其渎职问题十分突出,往往致使社 会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但刑法却对此束手无策。这样的状况就造成了 刑法第九章中一些渎职罪的法定主体与发案主体错位,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 脱节。 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在《立案标准》中规定渎职犯罪 的主体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界关于渎职犯 +韶关学院法律学系副教授,法学硕士。 ①赵秉志、肖中华:渎职罪认定中的共性问题(上)》,载《检察日报2001年12月19日 (理论版)。 ②李希慧、贾济东、廖焱清:渎职罪主体解释回顾及立法建言》,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第25页。 渎职罪立案标准修订研究 罪“身份论”、“职责论”争论的加剧,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出台了一系列司法 解释对渎职罪个案的主体进行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具体包括:《对(关 于中国证监会主体认定的请示)的答复函》、《对(关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 员会主体认定的请示)的答复》、《关于镇财政所所长是否适用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批复》、《关于属工人编制的乡(镇)工商所所长能否依照刑法第397 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关于合同制民警能否成为玩忽职守罪 主体问题的批复》、《关于工人等非监管机关在编监管人员私放在押人员行为 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 公安机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渎职侵权犯罪主体问题的批 复》。这些司法解释通过个案解释的方式,规定了对具有行政职责或管理职 权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照法律从事公务时,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经 合法授权或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关于 非国家机关所设的具有国家机关性质的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论。 面对渎职罪主体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纷争,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12月 28日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 释》。该立法解释本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行使职权与承担责任相平衡”的 原则,在总结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 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 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 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 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从渎职罪主体解释的整个过程来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渎职罪个案主体 的司法解释虽然超出了刑法扩大解释的范畴,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嫌疑, 但也是在立法解释滞后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符合刑法解释的合理性原则, 对推动渎职罪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立案标准》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罪主体个案的司法解释之间存 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性,特别是与全国人大常委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