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VIP

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居民储蓄存款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关于个人消费——储蓄的理论函数不胜枚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斯密西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和莫迪里亚尼的“储蓄生命周期论”。凡此种种,各有千秋。但是,总的来说,这些经济学大师的个人消费——储蓄的理论函数都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环境基础之上的,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生搬硬套。现代经济理论的精髓在于,首先对某一时空的经济运行环境(即前提假设)进行抽象概括,然后建立与该时空的属性贴近的、反映某一经济现象内在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论函数。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经济现实,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额一直持续且迅速的增长。据报道,2003年2月末,我国国内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03万亿元;2003年9月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又创10万亿元新高。10万亿元储蓄大体上相当于我国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990年——2001年我国居民存款余额的年增长率达17.8%。这种储蓄增量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收入的增长,但是居民储蓄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这表明储蓄增量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居民的“超储蓄”。?居民“超储蓄”反映居民储蓄意愿在增强。随着我国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人们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防患意识明显提高。为应对不确定性,许多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而且我国目前的投资市场还并不健全,因此很多居民选择了保守,即传统的储蓄。 近来,居民储蓄存款的迅猛增长势头已有所放缓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而一至四季度同比增幅分别为20.1%、19.5%、19.9%、19.2%。1月份全国居民储蓄增幅同比再度下降,当月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683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924亿元,以百分比来算,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年12月末下降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8.6个百分点之多。—2004年共4年的季度数据,分析居民储蓄额的影响因素。搜集的数据现列如下: 日期 股票成交额(亿元) 消费价格指数 利率 人身险(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居民存款额(亿元) 2001.1 10058.85 102.7 1.98 2730664 2408.7 4032.75 2001.2 14765.15 101.4 1.98 3702477 2123.39 1263.45 2001.3 7358.17 99.9 1.98 3162485 2262.3 1624.06 2001.4 6123.01 99.7 1.98 4644005 2346.43 2509.79 2002.1 7891.14 99.2 1.71 6709448 2314.51 4965.87 2002.2 8953.43 99.2 1.71 5158271 2267.41 2983.49 2002.3 6425.31 99.3 1.71 6904370 2273.02 2427.26 2002.4 4720.58 99.6 1.71 7503183 2301.5 2771.6 2003.1 6673.85 100.9 1.71 9291829 2759.69 7657.19 2003.2 11353.73 100.3 1.71 7485818 2412.26 3106.73 2003.3 5447.16 101.1 1.71 6904370 2535.54 2790.99 2003.4 8640.54 103.2 1.71 7503183 2635.8 2729.05 2004.1 16415.54 103 1.71 9220453 3196.69 8254.53 2004.2 9620.97 105 1.71 8654484 2698.24 1920.29 2004.3 8337.69 105.2 1.71 6904370 2797.34 1666.27 2004.4 7959.77 102.4 1.71 7503183 2937.76 4096.65 2. 模型设定和检验 (1)首先我们设定了一般模型:Y=(+(1X1+(2X2+(3X3+(4X4+(5X5+( Y ——居民储蓄额 ( ——截距项 ——代定参数 X1--------股票成交总额 X2--------消费价格指数 X3--------储蓄利率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