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阅读20篇(含注释与译文).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古文阅读20篇(含注释与译文)

割席分坐 【原文】 管宁、华歆(xīn)共①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⑥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  ①共:一起。 ???  ②捉:捡起,拾取。 ?? ? ③尝:曾经。 ???  ④席:古时人们坐或卧时铺在下面的垫子,用竹篾、苇篾和草等植物编织而成。 ?? ? ⑤轩冕:轩,古代一种有帷幕的车子,供职位较高的官员乘坐。冕,古代举行朝仪、祭礼时官员所戴的帽子。“轩冕”在这里单指“轩”。 ???  ⑥废:旷废,懈怠。 【译文】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捡起来给扔了。还有一次,两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看热闹。管宁就把席子割成两块,和华歆分开来坐,并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华欣守诺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逃难。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注释】 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难。辄: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愿意。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扔掉,抛弃。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所以,......的原因。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拯:救助。 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小儿游,看到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②取之,唯③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①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 ②诸儿竞走取之:走:跑 ③唯戎不动:唯:只有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曾子烹彘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注释】 [1]曾子:孔子的学生,曾参。 [2]女:同“汝”,你。 [3]彘(zhì)同“猪”。 [4]成教:教育有效果。 【译文】 曾子的老婆带儿子去逛街 儿子不乐意 他老婆就哄儿子 别闹 回去杀小猪给你吃 ,一回家曾子果真要杀小猪 他妻子就说 我哄儿子呢你还真杀? 曾子说 小孩子都已经懂事了 作为大人应该让他明白言出必行的道理 如果你说了做不到 那孩子岂不是连父母都不相信了 ? 于是把猪杀了 商鞅立木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注释】 以:来。 明:应该是使动吧,使……明白。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 HYPERLINK /z/Search.e?sp=S%E5%87%86%E5%A4%87%E5%B0%B1%E7%BB%AA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 HYPERLINK /z/Search.e?sp=S%E6%9C%A8%E5%A4%B4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两百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一千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一千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精卫填海 【原文】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