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课程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课程设计

正文 方案二:部分预应力混泥土A类梁设计 预应力钢筋及普通钢筋数量的确定及布置 预应力钢筋的确定与布置 首先,根据跨中截面正截面抗裂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数量。为满足抗裂要求,所需的有效预加力为 Ms为短期效应弯矩组合设计值,有表3查得Ms=2250.52KN.m;A、W为估算钢筋数量时近似采用毛截面几何性质,按图1 给定的截面尺寸计算: Ac=456600mm yb=895mm W=1m3 为预应力钢筋重心与毛截面重心的距离,,假设,, Npe=1876974.468N 拟采用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抗拉强度标准值,张拉控制应力取,预应力损失按张拉控制应力的20%估算。 采用2束7预应力钢筋,预应力筋束布置如图,供给的预应力筋截面积为。采用HWM15-6型锚具,70金属波纹管成孔。 预应力钢筋配置如右图: 其他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 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度,及弯起半径 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曲线段的方式弯曲;为使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垂直作用于锚垫板,N1,N2弯起角度均取8°;各钢束弯曲半径为:RN1=45000;RN2=15000. 钢束各控制点的位置确定(如下图) 各钢束弯起控制要素表: 钢束号 升高值 弯起角 弯起半径 支点至锚固点的水平距离 弯起点距跨中截面水平距离xk 弯止点距跨中截面水平距离 1 500 8 45000 298 8850 34376 2 1000 8 15000 199 10848 19357 各截面钢束位置及其倾角计算: 计算截面 钢束编号 Xk (mm) Lb1+Lb2 (mm) xi-xk (mm) (0) Ci (mm) ai=a+ci (mm) 跨中截面 1 2828 9620 未弯 0 0 90 2 8383 3966 0 0 90 L/4截面 1 2828 3928 3247 8 14 104 2 8383 1831 未弯 0 0 90 变截面 1 2828 3928 8022 8 685 775 2 8383 1831 2467 8 199 289 支点截面 1 2828 3928 9322 8 868 958 2 8383 1831 3767 8 382 472 (3)非预应力钢筋计算 确定翼缘的有效宽度: 故取 设预应力筋束和普通钢筋的合力点到截面底边的距离为80mm,则 由公式 式中:; ; 代入公式得: 解得 则 采用4根直径为18mm的HRB400钢筋,提供钢筋截面面积 钢筋重心到截面底边距离 普通钢筋布置如右图: 阶段 截面 A (mm2) yu (mm) yb (mm) ep (mm) (×109mm W 阶段1:孔道压浆前 支点 659005 552 847 181 134.09986 2.4819×108 1.581×108 7.406 变截面 453005 505 894 451 111.98970 2.2139×108 1.252×108 2.479 L/4 453005 500 899 693 109.68737 2.1916×108 1.219×108 1.558 跨中 453005 499 900 770 108.32735 2.1700×108 1.202×108 1.405 阶段3:湿接缝结硬后 支点 677183 556 843 204 135.65628 2.4359×108 1.609×108 6.646 变截面 471183 539 860 417 126.47382 2.3430×108 1.470×108 3.027 L/4 471183 522 877 671 118.65270 2.2700×108 1.352×108 1.766 跨中 471186 527 872 742 120.34872 2.2815×108 1.379×108 1.620 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各阶段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取跨中截面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压区高度x 先假设为第一类T型截面梁,略去构造钢筋影响,则: 则假设正确,为第一类T型截面梁。 (2)跨中截面的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布置见图2、图5。 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到截面底边距离为: 所以: 已知梁跨中截面弯矩组合设计值。则: 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对变截面处斜截面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上下限复核: 其中,Vd=719.92kN; fcu,k=50MPa; b=160mm; 变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