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学生学位论文的一些感想 - 參加學位論文口試有感談論文寫作77.doc

评审学生学位论文的一些感想 - 參加學位論文口試有感談論文寫作77.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审学生学位论文的一些感想 - 參加學位論文口試有感談論文寫作77

參加學位論文口試有感:談論文寫作 畢恆達 92.10.22 這十年來看了不少本所與所外的博碩士論文,有一些感想,寫下來,就教於大家。雖然實驗研究、調查研究、歷史研究、民族誌等不同研究的論文結構和寫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我僅就一般比較共通性的論文寫作提出我的看法。 一篇經驗研究論文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份:前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論)、發現與討論、結論(與建議)、參考書目(或參考文獻)。 論文題目須抓住整篇論文的精髓,不能過度推廣,也不能太狹隘。另外,要設想別人要透過網路查詢論文題目的時候,可不可能在你的題目裡找到關鍵字。有一種題目是平鋪直敘,像是Hart, R. (1979). Childrens experience of place. New York: Irvington.(兒童的空間經驗)另一種題目是引人入勝,然後副標題才說明真正的研究主題,像是Klein, S. M. (1991). Imagine me, falling in love...and with a machine! The automated office and social contr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想像我,陷入愛河…與一台機器!自動化辦公室與社會控制)曾有研究者提過,很多人的論文題目是:XXX之研究;他覺得「之研究」這三個字是贅字,因為本來就是研究,不必多此一舉。論文題目要不要先有主標題,而副標題為「以XXX為例」,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題目的層次不要過高,應該結合原有主標題的概念與副標題田野範圍成為真正的題目,因此就不會有「以…為例」。 前言介紹整個研究的背景,要能引人入勝,讓讀者有興趣繼續閱讀。前言可以是研究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學術理論的啟發、或引人注目的社會事件。總之要給讀者一個印象:你將會讀到一篇有趣、具有意義與理論意涵的論文。 文獻回顧,介紹目前既有關於你所關心的研究現象的理論以及經驗研究,並且加以分析與批評。文獻回顧的目的是要知道你有興趣的社會現象目前在國內外已經進展到何種階段,有那些既有的理論可以對你的研究有所啟發。別人已經做了哪些經驗研究。你總不希望在研究結束之後才發現你的問題別人早已經回答了。分析既有文獻之後,你才比較清楚用何種理論觀點來看待你的研究現象,才知道怎麼問問題,問對問題,問有意義、關鍵的問題。讀者也才知道你的研究和既有研究之間的關連。文獻回顧寫完之後,請拿給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閱讀,以確保你沒有遺漏了關鍵性的文獻。 文獻回顧可以強化研究無庸置疑,但是甚麼時候進行則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越早越好,有的人則認為應該要等到資料蒐集完以後。Bailey (1996)認為雖然田野研究者並非要測試理論,也絕對不是腦袋空空進入研究田野。在進入田野之前,研究者知道的愈多,他就可能學到愈多。因此他建議在進入田野前最好全面地閱讀相關文獻。紮根理論家Glaser (1978)則認為,應該先到田野蒐集資料,分析資料,建立理論。當理論已經足夠紮根與發展,然後再回顧相關的理論文獻,這樣才不會受到既有理論概念的桎梏。Glaser (1992)又指出文獻有三種:通俗非學術的民族誌描述、實質研究領域相關學術文獻、與實質研究領域非相關文獻。研究開始的時候,閱讀非相關,而不是相關文獻,用以提高理論敏感度,並學習熟悉寫作的不同風格。相關文獻最好等自己研究過程中理論浮現夠成熟的時候再閱讀。反正文獻就在那裡跑不掉,所以不要急,以免讀了,會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影響理論的浮現與建構。他說了一件頗有趣的概念,就是不要企圖證明或否證一個理論,因為研究的目的是建構新的理論。所以是要將理論整合進來,如果有差異之處,不是去否證,而是去解釋這個差異。不過他也提到,相關文獻可以幫助理論抽樣,所以也並非研究都做完了,才讀相關文獻。看起來是對自己建構的概念已經有自信了後,能夠跟過去既有的理論相抗衡,而不會被牽著鼻子走的時候,再好好的利用既有相關文獻。至於非學術性文獻則隨時都可以讀,它也可以增加理論敏感度。這種文獻只是增加你可以用以分析的資料,所以它的正確、真實與否不是太大問題,最終還是要由你的研究資料來建構新理論。一個好的紮根理論家需要大量的閱讀。(篇幅有限,沒有辦法將紮根理論說明清楚,想深入瞭解者,請閱讀Glaser的書籍。)總之,建議先閱讀文獻的人,是希望站在既有研究成果之上,知道愈多就能看到愈多。如果沒有相關文獻作為基礎,有可能漏失發問的機會或者對有意義的現象視而不見。反之,建議後閱讀文獻的人,是懼怕既有理論蒙蔽了研究者的視野,有戴著有色眼鏡的危險。正如Maxwell (1996)所言,研究者要利用文獻,而不是讓文獻利用你。沒有理論,你就缺乏洞見。過度依賴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