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问题研究计划.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问题研究计划

编号: 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 ——以天津市城市交通与社会排斥及水资源问题为例 研究计划 项目组员:在院: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日期:目的和意义 [6]潘海啸.中国城市机动性20年发展的回顾[J].城市规划汇刊.2005, (20):341. [7]陈映芳.城市贫困的新问题[J].中国城市评论. 2005, (12):36 [8]丁文峰; 张平仓; 陈杰. 城市化过程中的水环境问题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 02期 [9]钟华平.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J]. 世界地质, 1996,(04) . [10]朱鹏,张雷. 城市化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 城市问题, 2008,(11) . [11]曹喆,张淑娜. 天津城市化发展趋向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03) . [12]苗晋杰,肖国强,谢海澜,王兰化. 天津滨海新区供水结构及对策分析[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01) . [13]吕荣胜,王潇雨. 天津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策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4]刘伟忠. 天津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 地下水, 2006,(06) . [15]程萍. 脆弱的中国──中国水资源危机的预警[J]. 商业文化, 2000,(06) . [16]陈和午. 水资源危机让我们看到什么?[J]. 环境经济, 2009,(05) [17]刘国成,完颜华.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0) . [18]宋全香,左其亭,杨峰. 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水问题及解决措施[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01) . [19]张丹. 城市化与城市居民用水关系的定量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 . [20]郭丕斌. 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转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 [2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2] 贾生元,任文,刘鲁君,等.中国城市化环境问题思考[J].环境与开发,1996,11(1):7——10. [23]/gb/longhoo/news/build/node97/userobjeetlai7918.html. [24] 水资源概况.中国水利报,1995,3,25. [25] 邹家华.城市节水必须大声疾呼—在全国第三次节约用水电话会议」二讲话.人民日报,1995,5,27. 3、基本概念: 社会排斥的理论综述: 20世纪60年代,法国一些政治家、活动家、官员、新闻记者和学者经常在意识形态上模糊地提到穷人是“受排斥者”(the exclude)。后由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首次提出了“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 )”概念,并流行于法国,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断裂。西尔弗(Silver,1995)和德汉(De haan,1998)将社会排斥划分为三种不同范式:“团结型”(Solidarity)、“特殊型”(Specialization)和“垄断型”(Monopoly)。以上范式各自同时表现于理论取向、政治意识及民族思想中,强调排斥过程的不同原因、发展公民身份和社会整合的独特观念。“团结型”范式认为,社会排斥是指个人与整个社会之间诸纽带的削弱与断裂过程。“特殊型”则深受自由主义传统的影响并流行于美国,它认为排斥是一种歧视的表现,是群体性差异的体现。这种差异否定了个人充分进入或参与社会交换或互动的权利。市场失效以及未意识的权利都可能导致排斥。与“特殊型”范式不同,“垄断型”认为群体差异和不平等是重叠的,它将社会排斥定义为集团垄断所形成的后果之一,其表现则是权力集团通过社会关闭来限制外来者的进入。而这种范式的理论基础则来自韦伯的相关理论(孙炳耀,2001)。 早在1950年,T.H.马歇尔曾在《公民资格与社会阶级》一文中指出,公民资格由市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三部分组成(蒋勤,2003)。上世纪80年代末,深受马歇尔学派的影响,社会排斥概念为欧洲委员会所采纳并作为其形成社会政策的核心。欧洲委员会把社会排斥概念更紧密地与社会权没有充分实现这个理念联系起来,它们把社会排斥定义为“涉及到公民的社会权……涉及到一定的生活水平和涉及到参与社会中主要的社会与职业的机会”(陈树强,2002)。 英国政府“社会排斥办公室”指出:“社会排斥作为一个简洁的术语,指的是某些人们或地区受到的诸如失业、技能缺乏、收入低下、住房困难、罪案高发的环境、丧失健康以及家庭破裂等等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时所发生的现象”(Soci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