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PPT

辨认和评价精神症状 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即不正常的精神活动,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是指患者由于丧失了现实检验能力而明显地不能正常处理某些现实问题的表现,如持久的幻觉或妄想等,并据此可诊断为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且只见于精神病患者,而不见于神经症等精神障碍的人或正常人 辨认和评价精神症状 这就需要对精神活动正常的意义有个明确的概念,并以此为标准来界定正常与否。不幸的是此事做起来很困难 事实上,如果说“异常”的话(如一时不能解释的焦虑或抑郁、对他人动机的怀疑、过分敏感等),那么大多数人包括你我他在内,无一不在时时地体验着这种情况 辨认和评价精神症状 精神活动正常通常使用统计学概念 横向对比,是指处在同一文化环境的背景下,大多数人的表现为常态。一个人的举止行为越是处于平均状态,就越被认为是正常,普通即为正常 纵向对比,即与本人的过去比较是否与其一贯的人格相统一,故又有不平常之义 最后,当然还要结合其社会适应能力是否良好来综合评判 辨认和评价精神症状 世间万事万物无不节律地变化,人的精神活动也无时不处于波动之中,面对不同的对象、时节或环境,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精神病患者亦然,并非方方面面都不正常,正常与异常之间往往有交错和交织,要与相应的背景联系并做全面观察分析才能够确定结果 容易忽视的十种精神障碍 抑郁症 抑郁性神经症 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症 疑病症 癔症 躯体化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 有疑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 慢性疼痛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ICD-10精神障碍现患率(%) 抑郁症 10.4 广泛性焦虑症 7.9 神经衰弱 5.4 酒精有害使用 3.3 躯体化障碍 2.7 恶劣心境(抑郁神经症) 2.1 惊恐障碍 1.1 广场恐怖症伴惊恐发作 1.0 疑病症 0.8 广场恐怖症不伴惊恐发作 0.5 任何一种精神障碍 24.0 两种或两种以上精神障碍 9.5 心理障碍的分布 抑郁症:18.72% 焦虑症:16% 强迫症:11% 恐怖症:8% 神衰:5.29% 疑病:4% 癔症:1.43%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缺乏动力 情绪低落 兴趣缺乏 易疲乏 持续2周以上 抑郁症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病理的心境与正常的情绪反应未能识别 大量的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心境 显著的紧张焦虑掩盖了抑郁心境 把抑郁心境当作是对严重的躯体疾病的反应 把抑郁心境看作是对环境的反应 对抑郁症的概念缺乏了解 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不熟悉 1、你有早醒吗? 许多病人因为失眠而就诊,主要表现: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还是早醒(凌晨2~3点便醒来,再入睡困难) 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病人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2、你这段时间的情绪(精神状态)如何? 虽然病人求助时大多是以躯体不适或各种生理症状为主诉,但在了解了有关躯体症状等 因为病人很少会将自己的躯体症状与心理问题联系在一起;同时,病人也不习惯于在就诊时主动叙述自己的心理苦恼 不过,如果主动询问的话,相当多的抑郁症病人会叙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甚至会在就诊时表现出悲泣、痛苦和流泪 3、你感觉自己跟以前相比有什么两样? ?许多抑郁症病人在就诊时会叙述自己目前的状态好像一部“生了锈的机器”:慢和吃力 跟以前的自己大不一样,好像变了一个人—对许多事情丧失兴趣,工作被动、思维、反应迟缓(脑筋动不出)、精力、能力缺乏、丧失信心 4、你有过不想活的念头吗? 对于有情绪低落或悲伤的病人,注意要询问是否有过轻生或消极念头,这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因为其“理智”,思想上已想了许许多多,但表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有时包括家人都难以发现病人的内心活动 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三级预防 初级预防(一级预防)指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 三级预防的功能是做好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二级预防 工作重点是学校和家庭以及工作人群 制定心理行为筛查制度,对智力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发育史和家庭环境定期监测,建立心理行为档案,发现问题人群,及时请专业人员诊治 对那些“高危”者(心理发育偏常,早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