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类食谱五要素
鱼类食谱五要素
鱼类食谱五要素鱼类和人类一样,对食物的要求是在解决了饱腹、尝鲜之后,所追求的便是色、香、味、形、质俱佳者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钓鱼人要掌握鱼类的食性,了解各种所钓对象鱼对其食谱的要求,对其食饵味道的求索。我们知道:鱼类在长期的生活中,不同种类的鱼对食谱的好恶迥然不同,这便启示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鱼种来设置食谱,配制各具特色的佳饵。一、感知食饵和味道动物猎食,除依靠视、听、触觉等器官外,还有些具有特异功能者:蝙蝠依靠声纳系统确定猎物方位和距离;响尾蛇以红外线导向系统追踪猎物;鲤鱼凭化学感受系统掘泥索食等等。多数鱼类都依靠侧线的侦测功能对水中动物性活饵定位捕食。从宏观上说,鱼类摄食主要凭借听觉、触觉等物理感觉和嗅觉、味觉等化学感觉。而后者——化学感觉的嗅觉、味觉则是因为鱼类的视觉欠发达所致。除了肉食性鱼类依据活饵的游动声音追捕猎物外,素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则主要靠着嗅觉索食。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类嗅觉、味觉的敏感度比人类要高出数十数百及至数千倍,其味觉更灵敏——甚至远远超过狗和蝇。有资料表明:鱼对食盐的敏感度是人的200倍,对葡萄糖的敏感度则是人的1500倍,果糖则是2500倍。实验得知:鲤鱼能感应1X10-11毫克/升的香豆素溶液;黄鳝能准确感知250万立方米湖水中滴入的1克酒精;鳗鱼可感知6×10-20毫克/升浓度下的酒精,真可谓灵敏至极。这就是为什么某些好的饵料能将数十米、数百米外的鱼诱来的原因。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鱼类对嗅觉感知的灵敏度:据说黑龙江的大马哈鱼能感知数公里以外的上游的人或兽的味道。这味道顺流而下,其味分子作用于大马哈鱼的嗅觉后,它们便立马顺水逃遁。但是,不同的鱼类对味的敏感度又不尽相同,上文中的鳗鱼对酒精敏感,这种物质却是鲤鱼感知不到的,而鲤鱼对香豆素的感知灵敏度又远远超过了鳗鱼。那么鱼类是怎样感知物质的味道呢?鱼类学家告诉我们:鱼类化学感受器有专门接受这些物质元素的细胞——分布于鼻、口、鳃、侧线、鳍尖和尾梢。当某些元素在水中出现并刺激(作用)于鱼类的嗅觉或味觉神经而产生感受电位时,这种感受电位正与鱼类的遗传因子中的食物化学信息相一致,于是鱼便接纳而摄食,反之则拒而离去。鱼类的这种本能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准确分辨并识记各种食物的化学信息,并以遗传因子的形式遗传下去。可以说,鱼类对食饵的味道已形成固定不变的条件反射。这也正是鱼类维持机体生命最基本、最主要的神经活动和摄食行为。对此,我们务必明了,因为它是我们酿制适合鱼类口味佳饵的理论依据。二、食谱味型各异我们知道,鱼饵有诱饵和钓饵之分。二者的引诱作用是相同的、统一的,但其功能又有所区别。具体地说:诱饵的主要作用是诱鱼、聚鱼;钓饵除具上述作用外,主要功能还在于促鱼开口吞饵上钩。如此看来,钓饵亦是刺激鱼儿吞食中钩的媒介物质。钓饵的味道类型主要有:香、甜、腥、咸、酸、臭等。鱼类发达的嗅觉、味觉器官对这些味道的感知非常敏锐。一旦发现可口之物,会马上摄食。尽管有的鱼已经饱腹,但仍会贪得无厌地开口。上述各种味道类型,不可能共存于同一种鱼饵中,必须要针对不同对象鱼的口味特点来调制不同味型的食谱,诸如:鲫鱼喜香甜,鲤鱼喜香腥,草鱼喜甜酸,鲢鳙却喜酸臭等等。即使是同属香饵,其味型又不尽相同,还可分为面香、米香、豆香、果香、草香、药香、奶香、油香、酒香和肉香等等。不同香味的饵料可钓不同种类的鱼。例如:鲫鱼喜欢香甜的面饵;鲤鱼偏爱含酒香味的豆饵;鳊鲂喜好薯类(红薯、马铃薯)的甜香味;草鱼则喜食草、果、药型香味的食饵。应该明确,即使是同一科而属种不同的鱼,对食饵味型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以鲫鱼为例:河鲫喜欢粮食性的面香、米香味,湖鲫却喜欢豆香味和软体动物的腥香味。如果从不同种别的鲫鱼来看,其食性特点亦不尽相同:白鲫喜欢植物性饵,银鲫爱吃米饭粒和蛆虫,土鲫则喜食略有咸味的面饵,而黑鲫却专食红虫和蚯蚓。鲤鱼亦然,北方的荷包鲤喜食浓腥味的蚌肉和水蛭,南方的青竹鲤则喜欢竹笋、竹叶的清香型味饵。而云贵的岩鲤又喜食带有酒香味的酒糟和岩虫子。正所谓“一方水养一方鱼,一方鱼吃一方食”。因此,垂钓时应依据水域和对象鱼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各具其味的饵料,方能取胜钓赢。三、食谱五大要素在了解了食饵各不相同的味道类型和鱼类的感知机理之后,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鱼类的摄食过程。鱼类学家研究的结论是:首先是发现食物源,继而是被食饵吸引,进而被激起食欲,最后是被促进吞食。鱼儿的这个摄食过程启发了我们给鱼酿饵调味的基本思路:选用何种食料为基础(诱饵、钓饵),选用何种调味剂与基础饵合酿为一种佳饵,使其能尽快让鱼发现并引诱它们到食饵周围,继而激发其食欲,最后达到促其吞食上钩的目的。这是令钓鱼人尤其是鱼饵专家和厂商冥思苦想的问题。何为佳饵?色、香、味、形、质俱佳者。这五大要素便是我们酿饵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