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银行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Core.PDF
财 政 与 金 融
产力研究产力研究》No.7.2013o.7.2013
《《生生 》N
我国银行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
1 2
黎平 许晨超
刘 ,
(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上的不足,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国际
社会的共识。在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对商业银行进行合规性监管仍将是现实情况下我国银行监管
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现存的问题,建立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并从完善监管的法律
体系、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国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等方面对我国现行银行监
管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银行监管;博弈模型;纳什均衡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07-0036-04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金 相比之下,从市场约束和激励相容视角对银行监管机制进
融监管上的不足,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10行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进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美
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使之成 国储贷协会惨重失败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包括美国在内
为法律,标志着美国加强金融监管方面掀开了新的序幕。2010的西方各国对于政府监管失灵以及银行安全网设计过程中引
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旨在加强银行业监管 发严重道德风险问题的探讨,市场约束在银行监管中的地位被
的《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以期通过要求金融机构提高资本 重新认识,如何在官方监管中引人市场约束成了讨论焦点。而
充足率下限,抑制金融机构的过度投机行为,并增强金融机构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作为有效银行监管“三大支柱”
应对损失的能力,各国对银行业安全的关注可谓史无前例。新 之一则是对这一讨论最好的呼应。Flannery和Sorescu(1996),
形势下我国如何对银行业进行监管? Bliss和Flannery(2002),Hamalainen(2004)讨论了何种市场投
虽然目前出现了大量研究我国银行监管机制的文献,但从 资者才能确认和控制与银行相关的风险,并指出市场约束要发
博弈论的视角来研究银行监管机制的文献不多。本文旨在从监 挥作用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市场监控存在,即利益相
管部门,银行之间博弈的行为来分析银行监管的机制,他们博 关者能正确理解银行风险特征的变化并将这些评价考虑到银
弈的最终结果即为银行监管制度的最终选择。 行债券价格或贷款利率中去;二是市场影响存在,即债券价格
一、银行监管相关研究简要回顾 及贷款利率变化使银行管理者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来减轻和改
对银行监管机制的早期研究主要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善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Flannery(1998)认为在原有官方
开展的。其中Akerlof(1970),Stiglitz和Weiss(1981)提出了具有 监管中吸收一些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市场约
代表性的观点:由于银行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即使主观上愿 束可以弥补官方监管信息滞后问题,有利于提高银行监管效
意稳健经营的银行机构,也可能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 率。Goodhart等(2001)对世界各地发生的银行危机的研究表明,
信息不对称事前表现为“逆向选择”,即高品质的从市场退出而 在公司治理、法律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国家,政府监管机
差的却充溢市场,在市场上则表现为信贷配给和不完全竞争, 构的外部监督无法有效地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这说明监管很
其事后表现为“道德风险”问题,如果短期内从银行攫取的好处 难解决银行体系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力量既可以作为政府
比银行作为一个持续运转的实体更有价值时,还有一定净值的 监管的替代机制直接控制银行的风险,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41T 2431-2023 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规范(1:10000).docx VIP
- 2012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2012年国际建筑规范).pdf VIP
- 金龙湖养老度假基地可行性报告.doc VIP
-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pptx VIP
- 质量员考试(市政质量)基础知识试卷真题(2025年新版附解析).docx VIP
- 幼儿园课件:变焦PPT.ppt
- KEF音响无线HiFi扬声器LS50 Wireless II用户手册.pdf VIP
- 一种低气味、低刺激双固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设计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