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祝大家笔试顺利,马到成功-404_大街.PDF
祝大家笔试顺利,马到成功
1
第一章:金融知识讲义和总结
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
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 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
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
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这属
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这属于结构性
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
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这属于货币性失衡。
4 国民收入的变动。当一国的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也成为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如何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节?
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调节:
1.商品调节。采取对出口商品给予补贴用优惠利率刺激出口等奖出限入的措施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2 实施金融政策。以调节利率或汇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利用提高再贴现率或使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
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降低再贴现率或使货币升值以增加进口。
3.实施财政政策。即以扩大和缩小财政开支或调节税率的办法来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一般是采取增税减支来扭转国际收支
逆差,采取减税增支来调节国际收支顺差。
4.利用国际贷款。利用国际贷款来及时灵活地融通资金是最普遍使用的措施。
5.直接管制。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国际收支,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
第二部分: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概念?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理解货币需求概念时我们还要注意把握
以下几点:
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
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
2
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货币需求的职能范畴包括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 需求。
二、如何掌握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中。其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币流通。在此条件下,马克思进行如下论证:
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黄金的价值,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的多少决定了需要多少金币来实现它;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
的商品 进行交换。
这一论证用公式表示就是: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M = PQ / V
这一公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
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我们在掌握这一理论时也要注意:
A.本论断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而在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货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B.直接运用本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文档评论(0)